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命星空

生命星空文学 《苦菜花》曾经是最普及的文学读本之一,其中有个令人恐怖的情节:王柬之杀杏莉。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文学,大约六七岁的样子。当时,我正跟姐姐哥哥推磨,他们讲得意兴遄飞,我听得心惊肉跳。那是一种窒息的感觉,仿佛一把尖刀带着寒光向我一寸寸逼来,能听到自己的每一下心跳。此后,无论是在实际生活还是在艺术审美中,我再也没有体味过那样一种恐怖。 当时,姐姐哥哥已经读四五年级,经常借回一些像这样的小说来看。 很快,伴着文革的鼓点我开始上学,第一节语文课是“毛主席万岁”。 既然认字了,便试着自己看书,但可看的书非常少,除了几部流行的革命小说外,就是一些文革前的中学语文课本。这些课本,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古典文学。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是李白的一首诗,当时并不全懂。但还是有一种东西攫住了我——它是淡淡的感伤,是绵绵的思念,是幽幽的期盼。 文革前的高中生,一个村里没有几个,语文课本是哥哥从他们那里借的,看过后要还给人家,所以很珍贵。我开始背诵上面的古诗词,包括根本弄不懂的。 这成为一个习惯,看到好的诗词就想背下来。改革考试制度后,我考上了大学,这时才第一次读《红楼梦》,并拥有了一本朝思暮想的《唐诗三百首》。每晚就寝前,我会躺在床上背唐诗,从头到尾背,就连唐玄宗登泰山那样的破诗也背。那时我已经二十多岁,腹中空空如也,却生出了茂密的胡子,比胡子更苍老的是一颗悲观厌世的心。这种状态很适合写诗,所以经常涂抹一气,包括古体诗。当然,这些诗都抄在日记里,从来秘不示人,很像是偷情。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文学的喜欢,只是幼年生活的极小一部分,主要部分是疯玩。那时没有作业,甚至没有考试,每天放学之后,除了夏秋时节要拔猪草外,其它时间都在疯。上墙爬屋偷鸡摸狗的勾当,我干过很多,春夏秋三季从来不穿鞋子。 我曾经因为痛失青少年时期的黄金学习时段而满腹怨恨,然而,当儿子在幼儿园便背着手像蝴蝶标本一样开始学习后,我又非常同情他。在儿子求学期间,我从来没有因为成绩责备过他,我觉得他已经是一个比较模范的囚徒。跟我的幼年相比,儿子不仅是丰衣足食,简直是锦衣玉食,但我感觉他要远比我不幸。 音乐 春节后村里会演戏,全部是吕剧,每年也差不多都是那些雷同的剧目。 我最讨厌李二嫂,因为《李二嫂改嫁》演得最多,而李二嫂在嫁与不嫁间的犹豫,冗长得令人痛不欲生。在《社戏》中,幼年的鲁迅最讨厌那个老太婆,因为她一坐下开唱就没完没了——每读这一节,我就会想到一句古语:于我心有戚戚焉。 比吕剧稍晚的,是钢琴伴唱《红灯记》,李铁梅祖孙三人在殷承宗的伴奏下唱得声情并茂。这应该是革命样板戏的前奏,虽是戏曲,却采取了电影的形式。一个孩子不可能懂什么京戏,我当时的感觉是,它很别致也很简洁。 对音乐的喜欢如何开始,老师又是谁,我已经没有清晰的记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喜欢吹笛子,是那种最廉价的竹笛,甚至有些五音不全。每次剥蒜时,总要把最里边的一层蒜衣保存起来,那是理想的笛膜,每当吹奏起来时,会依稀有些大蒜的味道。 记忆最深刻的,是我曾经买过一把二胡,钱是自己挣的。整整一个秋天,每天放学后,我都钻到闷热的玉米地里拔猪草,同时挖一种叫“半夏”的中药材。它的样子很像山药豆,采来泡在水里,然后去皮晒干卖给供销社。半夏是有毒的,所以我的手经常痒,但终于攒够两块八毛钱,买回了一把心仪已久的二胡。 每当我拉二胡的时候,老娘就说:你又要“杀羊”了。“杀羊”前,往往要用火化松香,很像是先开一会铁匠铺。 二胡上的蟒皮,有一天突然破了,那是一种破产的感觉。过年的时候,母亲剥下来一张很大的鱼皮,我费尽心思把它糊在了二胡上。又能拉二胡,有一种幸福失而复得的感觉,不过音已经不准,而且嘶哑。老娘说:原来“杀羊”,现在改为“杀人”了。 很多年后夫人对我说,如果你的家庭条件好一些,会成为不错的音乐家。 我跟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但最喜欢的还是音乐。文字太死,也经常太沉重,而音乐是飘逸的。 人性与诗性 30岁那一年,我做了父亲。一天吃午饭时,收音机里讲到这样一条营养常识:如果幼儿嗜食泥土,是因为缺锌。 我像是突然给击中了,心中漫过深深的苍凉,如果不是儿子在身边,我很难保证自己不失态。 幼时,我曾经长期嗜食泥土,门前那排老屋,在记忆中朦胧而温馨:雨后,被雨脚扫过的墙坯,会散射出令人迷醉的芬芳,它甚至比食物更诱人。 按说,我家的经济条件在全村是最好的:父亲是六级工,东北的爷爷每年还会寄钱回来。有一年春节,爷爷给我们寄来了外套,灯芯绒的,在当时的农村是极罕见的。 感谢收音机中那个美丽的女中音,它唤醒了我那些已经沉睡的记忆,就像从枯井中很意外地打捞出了一些东西,它是黑暗也是光明。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