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管理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教育

社会管理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教育摘要:大学生既是个体的人,也是社会的人,社会的良性运行离不开管理,大学生的身份决定了其担当社会管理责任的厚重。面临市场经济发展、传播媒体丰富、社会阶层重构、传统道德失范、利益诱惑增多等客观现实,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需要放到社会管理的视角下考量。“包容性成长”应该加入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体系,从而链接学校和社会,为大学生走进社会参与管理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社会管理;大学生;思想教育;包容性成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83-02 大学生不应该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代名词,更应该是社会管理义不容辞的担当者。大学生思想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解决其在校期间的思想疙瘩,更应该是着眼于未来社会管理的主力军角度研判思想教育。“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社会可以说是人的集合体,大学生既是社会的一份子,又是社会的主人。大学生毕业即意味着其社会身份的开始,这就要求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需体现“社会性”,更需要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探索和丰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涵,这样才实现大学生之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思想教育也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将来大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参与社会管理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社会管理,顾名思义,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在广义上,是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的统筹管理;在狭义上仅指在特定条件下,由权力部门授权对不能划归已有经济、政治和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事务进行的专门管理。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由此可见,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就是“人”,说到底就是人的管理和服务,就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社会化不会自发形成,社会的良性运行也不会自然形成,社会需要管理。社会构成的多样性由“人”的差异性形成,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也是在“人”自身,所以某种程度上社会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实现“人”多样性的和谐协调,就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冲”、“和而不乱”。社会管理强调的是差异性基础上的同一性,实现的是包容性基础上的协调性。由此笔者引用经济学上的“包容性增长”概念,演绎到社会管理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提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包容性成长”概念。 一、“包容性成长”的意涵 “包容性成长”是由经济学概念“包容性增长”引申而来,该概念最早由亚洲开发银行2007在一个展望亚洲发展报告中提出。这个报告说:要把关注的重点从应对严重的贫困挑战,转向支持更高和更为包容性的增长。“包容性增长”译自一个英文复合名词“InclusiveGrowth”。在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中,“增长”不同于“发展”的概念。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指量的扩张,而经济发展还包括结构的调整。发展社会学把发展概念扩展到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和重构,除经济增长以外,还包括制度、社会、产业、管理结构及人的态度变化等。“包容性增长”中的“包容”有“兼容并包”之意,可引申为“融合”。“包容”与“社会”组合构成一个社会学概念。亚行提出的“Inclusive Growth”中的“Inclusive”,也有“社会包容”或“社会融合”之意。[2]笔者引申出“包容性成长”概念,并应用到思想教育领域。“包容性成长”至少包含如下内涵:(1)“成长”强调的是思想教育的中心或者是追求的目标,即围绕学生的成长展开,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围绕大学生的正成长展开,通过思想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正成长发展,个体的正成长合力成社会的正成长。(2)“包容”强调的是思想教育的理念或者是工作的思路。思想教育的目标不是灌输排斥式成长,而是尊重主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主体平等基础上的包容,是包容中成长,成长中包容。包容蕴涵个人与自身的包容;个人与他人的包容;个人与集体(组织)的包容;个人与社会的包容;个人与自然的包容;自然也包含思想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相互包容。社会管理也需要包容。社会不是“一个人”的社会,社会完全是包容数以万计的“个人”组合。(3)“包容性成长”不是忽略个人的作用,在注重个人成长发展的同时,强调的是一种“权利平等关系”的成长,是一种适应性成长、融合性成长、参与性成长、共享性成长。社会管理也不是消灭“异己”。(4)“包容性成长”不是弱化法规校纪,它是在此基础上的提升,是面向社会管理的思想教育,更多的是从社会的角度,从社会管理与个人成长关系考量的,因此也更有意义。 二、“包容性成长”可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