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艺术品基金-困局中突进
艺术品基金:困局中突进在文化产业热炒和游资的推动下,以“文化”为卖点的艺术品基金市场愈来愈红火。从全球艺术品市场在中国激增177%的后那疯狂的“2010年”,到持续飙升的交易额以致让众人跌破眼球的“2011年”,再到现在逐渐趋于理性,但又在暴利的驱使下价格仍然“回光返照”的“2012年”,无不预示着中国艺术品基金市场发展的暗流涌动。事实上,处于刚起步阶段的艺术品基金市场,目前正迎来了它的“转折点”。
“查税门”:市场大困局
去年以来,国内艺术品基金因其发展迅猛而被媒体频频报道,过快的发展速度,引来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评的声音,直至近期“查税门”事件的爆发上升至一个顶点。
在本刊去年公布的“2011中国艺术品基金排行榜”中,原本占据前三甲席位的雅盈堂、邦文负责人早已光鲜不再,纷纷“落马”,而最早介入艺术品信托基金的银行—民生银行也被无情地“枪打出头鸟”,其银行品牌管理部原总经理何炬星遭调查,将“查税门”事件推向白热化。
不仅如此,农行副行长杨琨也终于“hold不住”,在近日“东窗事发”而被调查,令人意外的是,这一查就查出了神秘藏家王耀辉暗箱操作艺术品信托基金的“事实”,业界人士不胜唏嘘。
“目前,国内艺术品基金有泛滥的迹象,看似艺术品基金繁荣的背后,实际上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感慨道,艺术品基金投资“热”的背后是一连串已经敲响的警钟。“查税门”事件的出现,正表明有关部门开始着手整顿这一个金融监管的盲点,甚至有业内人士悲观地认为:这是中国艺术品基金的大困局,市场将因此走向衰退。
“查税门只是艺术品基金问题的其中一部分,而此前的违规操作都会因此浮出水面,不只是艺术品市场,包括相关的金融市场,影响可能超乎之前大家的想象。”该业内人士称。
这也暴露了当前制约艺术品基金发展的一大瓶颈:艺术品价格评估只能依靠所谓的专家和大机构(尤其是拍卖机构),人为主观性较大,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
“艺术品真伪的鉴定本身就是一个难题,这必然使艺术品基金的鉴定和评估也遭遇寒冬。”富赛财富研究员周丽娜表示,一旦没有了真实的艺术品的前提,其按照真实艺术品的评估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从国内的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并没有哪个机构可以100%鉴定艺术品的真伪,这也是艺术品基金在运作中不可避免遇到的风险。”周丽娜说,目前艺术品市场中大名家书画赝品率竟达到了80%。某艺术品基金艺术市场总监也透露说,在艺术品市场,一个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是赝品的大量存在。“去年秋拍假画达到70%,而今年春拍现场,假画也占据了34%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作为艺术品基金产品的运作方也“底气不足”。“投资管理公司的艺术品专业人才非常少,产品的设计过程并非是站在艺术本质和经济规律的尺度上去把握,反而受到情感因素影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艺术品基金投资总监表示,投资管理公司对产品设计的不合理,也扰乱了众人对艺术品的认知。
而作为艺术品信托基金重要一环的信托公司同样面临重重问题。“由于缺乏足够的艺术品投资经验,往往在整个环节中仅能充当资金渠道的角度,甚至,产品操作崇尚的是短线投机式的快进快出、立竿见影的理念,与国际公认的艺术品信托基金操作模式很不一样。”业内人士称,几个主要因素夹击之下,以艺术品信托为代表的艺术品基金产品风险的控制显得尤为薄弱。
此外,政策环境也对国内艺术品基金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就拿查税门来说,其根底还是国内艺术品税收过重,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该人士称,“最简单的一个例子,至今国内艺术品交易只能以工艺美术品来申报。”
而同样作为金融产业的一环,国内艺术品基金的相关机构并没有得到各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因此也无法像PE那样享受到地方政府的税收补贴政策。“我们和PE一样有多重征税的苦恼,但却无法享受到PE能享受的地方优惠政策。”上述业内人士称。
忧虑:艺术品基金“变质”
而最让人担忧中国艺术品基金“黄金时代”转瞬即逝的,却是艺术品基金的“变质”忧虑。而“雅盈堂”事件的爆发,更让这一担忧快速浮出水面。
凭借着艺术品收购价格没有披露核实机制的漏洞,“有些人买艺术品,先是通过信托公司做抵押担保,再通过银行来发行筹资。所以可能10万元的作品变成100万元到信托公司。实在不行就通过拍卖炒作出一个表面的价格纪录。”周丽娜介绍,不少人从中嗅出“商机”,并借此渔利,艺术信托、艺术基金和房地产开始“彼此捆绑”已成为普遍现象。
“房地产公司一旦缺钱,就去拍卖公司够买天价的艺术品。融资方拍下艺术品后,很有可能钱还未支付,就变成了艺术品信托,信托再把这件东西拿到某银行抵押,该银行可能又能运作某艺术品基金。一番手续后,信托就能拿到钱,收取9%的利息后把钱给融资方。”知情人士透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