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媒介使用对电视新闻采用网路影音之新闻可信度影响.PDF
可信與不可信?大學生媒介使用
對電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之新聞
可信度影響
以台北、新北市為例
作者: 林俊孝
服務單位: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新聞學系 碩士生
聯絡方式:freeandeasy0611@
連絡電話: 0935-135-292
1
可信與不可信?大學生媒介使用對電
視新聞採用網路影音之新聞可信度影
響 :以台北、新北市為例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採調查法,分析新聞可信度對網路影音新聞的影響。電視採用網
路影音新聞可信度方面,大學生越注意且認同娛樂性質影音素材,會有越高
專業可信度。大學生越認同公民新聞影音素材,會有越高參與可信度。最後,
「網路使用程度」可預測專業可信度與參與可信度。網路影音新聞可信度方
面,越認同娛樂性質影音素材 ,以及越常使用網路 ,會有越高的內容可信度
評價。但社會可信度研究,必要轉向「使用動機」。
關鍵詞 :媒介使用、新聞可信度、網路影音、數位新聞 。
2
Credible or not? The impact of
credibil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using
internet media to TV online video news:
Take Taipei and New Taipei Ci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This study used survey analysis as the research method, aimed to explore the
meaning behind the credibility of online video.
There are more university students paying attention to media using online video as
news evidence.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university students agree that citizen
journalism such as online video has higher credibility and entertainment. “The
usage of Internet use” can forecast professional credibility and participated
credibility of online video. However, for social credibility, we have to explore the
“using motivation” for our study.
Keywords:media use, news credibility, Online video, Digital News, Using
Motivation
3
壹、緒論
新聞的定義,隨著時代變遷展現著不同風貌,網際網路與科技的發展 ,
開始出現網路新聞學(online journalism )、數位新聞學(digital journalism )等
新名詞,數位新聞學的幾個特徵,包含:互動性(Interactivity )、超文本
(hypertextuality )、非線性(nonlinearity )、聚合(convergence )、多媒體
(multimedia )、客製化與個人化(customization and personalization )等。不少
人宣稱Web2.0 平台使用者自創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 ),得以擴大公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