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散文
新散文
篇一:关于新散文的讨论
李老师:您好!
昨天,我看了《南方都市报》对您的采访,您说,在现在散文概念的泛滥的情况下,“新散文”给人有点拨乱反正的感觉。”“但我觉得“新散文”有很多问题??在大转型时期,这种散文的出现可能是一种逃离或者逃避,是一些散文家不愿意面对这么复杂的社会??因而向内回转的产物。”他“更欣赏一些能够深刻地反映或者揭示我们这个转型时代的个人处境和命运的作品。”您觉得“真正能把握散文精髓的是张承志,韩少功,史铁生这样的作家,而新散文只是一种比较另类的散文类型,它不太可能成为主流。”
老实说,我很不赞同李老师的看法。如果硬要做一个划分,张承志,韩少功,史铁生完全可以划分到随笔领域去。实际上,新散文所追求的是将散文写作融入小说、戏剧等创作元素。也就是说,将散文上升到真正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地位上来。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只要是作家,都能写散文。难道散文真就那么容易写出来么?为什么有些小说家可以被人称作散文家(如贾平凹),而散文家却不能被称之为小说家呢?这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人们轻视散文,并没有将散文当作一个专业的文体来看待。散文人人能写,小说却并非人人能写,什么时候变成,散文也并非人人能写,我想,新散文运动的初衷可能也就达到了一大半。至于李老师所说的,新散文的逃离或者逃避问题,我想,这只是暂时的。因为新散文运动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待成熟。但至少在我的视野里,张锐锋,周晓枫等人的散文,同样也有揭示转型时代的个人处境和命运的作品,例如张锐锋今年发表于《十月》杂志上的散文《深的红》、《船头》等文,就较为深刻的表现了中华民族转型时代的一系列变迁。在这里,我尤其不能赞同的是,新散文它不太可能成为主流的错误观点。事实上,主流文学刊物已经开始重视新散文的探索,而布老虎给张锐锋、格致颁发散文奖便是一个明证。至于《十月》《大家》《花城》等文学名旦对新散文的肯定,更是为新散文作者提供了一个推广中介。
事实上,《天涯》杂志近年刊发的散文,大多柔而无力,太过于强调情感对散文的浸透,编辑发稿的第一标准便是看散文是否能感动人。这样的办刊理念显然过于僵化。当然,这可能与《天涯》杂志本身的定位有关。我不奢望李老师能够接受我的观点,但我还是要向您表明我的真正想法。毕竟,文学本身就没有一个绝对统一(来自:www.zaidian.cOm 书 业网)与正确的标准,而散文更是如此。
刘淼
2004年4月1日
“新散文”:标新立异,还是文体革命?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黄兆晖
散文必须短小精悍、一事一议、咏物抒情、以小见大、“形散而神不散”吗?日
前,在北京市作家协会与春风文艺出版社主办的《布老虎散文amp;#183;春夏秋冬卷》研讨
上,一些青年散文家提出“新散文”概念,彻底质疑传统散文规范的意义,立即引发 了散文界和评论界的争论。对此,有人认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一次重大变革,另一些 人则不屑一顾,认为这只不过是某些散文小圈子内部的热闹。 目前,这批新风格散文作家的作品已经受到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人民文学》、 《十月》、《大家》等主流文学期刊,频频出现他们的作品;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 以祝勇、周晓枫、张锐锋、宁肯等为代表的“深呼吸散文丛书”;而韩忠良、祝勇主 编的《布老虎散文》书系(春风文艺出版社),更是连续不断地推出新散文家。1 何谓“新散文”? 与“文化散文”、“小女人散文”等主要依据题材区分的其他散文潮流不同的 是,”新散文”进行的是一场散文内部的文体革命,以争取为散文注入更大的活力。 据评论家分析,“新风格散文”启蒙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戏剧领域的“实验 话剧”、美术领域的“实验画派”先后萌生。其主力干将都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新 锐作家,包括祝勇、周晓枫、张锐锋、宁肯等。 所谓“新散文”,自然是对传统散文的一次变革和冲击。湖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梁艳萍认为,当表面繁荣的散文在现实和灵魂的冲击面前日益变得腐朽和无力时,这 批作者摒弃了正统散文写作中的规范,借鉴诗歌、小说等文体的手法,创作出一批形 式上与传统散文迥异的作品,有意识地寻求文体上的突破,产生了诸如《算术题》、 《旧宫殿》、《收藏》等一批独创性作品。有评论称,这批新锐散文作家们,“站在 功利主义的反面,在幻想、技巧等领域进行实验并且创造奇迹”。“新散文”作者之一祝勇在其为散文集《一个人的排行榜》撰写的长篇序言《散 文:无法回避的文体革命》里,对新散文进行了一次理论总结。他认为,散文的叛逆 者们,不可避免地对所谓“正统散文”表现出一种愤世嫉俗的情绪,从而寻求一种更 接近真实的表达方法。这些“新散文”的探索者们更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因为“专注 内心比轻视别人更能显示一个创造者的自信”。 但是,在这批作家创作实验进行到一定阶段时,理论的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