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一)
景观不是古老园林艺术的延续 “景观”两个字,近几年似白虹贯日,显得甚是醒目而响亮。198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有注:“景观,地理学名词。”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的王云才说:景观作为一个学科,“在我国全面受到关注和重视,是近十年以来的事情”;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景观建筑学博士刘滨谊说,在全世界,这也是“不过百年的新兴学科专业。”把“景观”两个字追溯得早一些的是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俞孔坚。他说“景观”一词最早可见于希伯来文本的《圣经》旧约全书,是用来描述耶路撒冷这个梭罗门圣都景观的。 刘滨谊在他著的《现代景观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上说,“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没有离开园林的核心。”并且补充:“追根寻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这大概可以理解为景观源于园林,景观是园林的再生。但是对此俞孔坚斩钉截铁地说,如果把景观设计定位为“古老园林艺术的延续,这是大错特错”的。他在《生存的艺术》一书上阐述了这样的观点。书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去年十月出版的。 很多人知道,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最早见于公元前11世纪西周的灵囿。北魏时出现了“自然山水园”,唐宋朝盛行“写意山水园。”到了明代,不但有专业的园林匠师,而且还有计成专著《园冶》传世。非但历史悠久,而且留下佳作不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骄傲和标志。为什么俞孔坚不愿意景观去“延续”古老园林,说“延续”是大错特错的呢?不少人知道,俞孔坚是原北京林学院园林系读的本科和研究生,对中国园林专业重要的创始人汪菊渊教授敬佩有加,而且在“北林”的园林系教过五年书。俞孔坚为什么对自己选择的相守相伴的专业、准备奋斗终身的园林,不想“延续”,不想发扬光大呢? 说来正巧,对于中国古典园林,刘敦祯教授早在1962年为《江南园林志》(童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10月)撰写的“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余惟我国园林,大都出于文人、画家与匠工之合作,其布局以不对称为根本原则,故厅堂榭能与山池树石融为一体,成为世界上自然风景园林之巨擘。”但是,优劣并存。“拙劣者故为盘曲迂回,或力求入画,人为之美,反捐其自然之趣。其尤劣者以华丽堆砌相競尚,甚至池求其方,岸求其直,亭榭务求其左右对峙,山石花木如雁行,如鹤立,罗立道旁,几何不令人兴瑕胜于瑜之叹。苟无人起而纠谬正误,将何以继往开来,阐扬二千年来我国林艺术之优良传统。”可谓独步天下之先声 过了二十几年,笔者分别在三个重要报刊撰文议论。1988年元月4日的《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上,我曾这样评价古典园林:“亭台楼阁离不开飞檐翘角的谱儿;小桥流水免不了曲曲弯弯的样子;莳花植树,尽是雪松翠柏;山石选材,总是‘瘦、透、漏、丑、奇’的词儿;还有那路,那水,那围墙、漏窗、月洞门……归纳起来一句话,老掉牙的胡琴笙箫,奏来奏去尽是人们听腻了的老调儿。”因此我特为借用石涛说的“笔墨当随时代”几个字作为文章题目,奉劝大家再不要用“纸糊的商鼎周彝,假造的汉戈秦钟”装点我们这个伟大的新时代。然后又在1988年12月6日的《中国美术报》上我写了这样一句话:“中国古典园林像缠出一双美得无与伦比的小脚的女人,颤魏魏地走着,走在现代文明的高速公路上”,我们的设计人员、研究者,不能无动于衷。 然而就是“无动于衷”。于是1989年我接着写了一篇《关于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批判》发表在当年第四期的《风景名胜》杂志上。开篇第一段文字是这样的:“应该承认,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国文化艺术传统中的精华……然而在现代园林建设中,这样的传统精华、这样的‘国宝’有没有必要继承呢?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或者说是没有必要完全继承的。”接下去写了理由:因为亭台楼阁空间太小,不宜于今人成群结队的大团体旅游活动;高高的围墙封闭性太甚,不利于城市大环境景观改善和市民的接近;假山假水假的东西太多,对树立新社会的新道德、新风尚不利;老的园林建设不适合于现代文明所创造的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应用等等,一共十点。有点像列了“十大罪状”。想不到这下子捅了马蜂窝,反对之声自南而北,一片哗然。纵有几个支持、赞同者,但都只是尺寸之功。 就这样又过了不到20年,横空出世有个俞孔坚,把中国古典园林批得更为尖刻,更为到位,更为厉害。他在《生存的艺术》中写下:“两千多年来,中国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皆以网罗奇花异草、怪石著称。这种畸形的、上层文化的造园运动到了清代的圆明园可谓达到了巅峰,它简直就是中国南方园林和当时西方贵族造园术的收珍猎奇。而它的最大贡献是加速、见证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灭亡。西方列强一把火,使它成为没落封建华奢文化的代表,永久地成为封建王朝的陪葬品。”俞孔坚用笔锋发韵流。他进一步强调:“我要提醒我的西方和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