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城市化与农民工社会形象的“适应性”塑造.pdfVIP

近代城市化与农民工社会形象的“适应性”塑造.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5卷第1期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2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uzhou(Social Science) Vo1.25 No.1 F b.20o8 近代城市化与农民工社会形象的“适应性”塑造 池子华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摘 要:近代农民工进城打工在推动工商业发展的同时,对自身社会形象,从外表到内涵而生活方式,进 行“适应性”塑造,以融入与农村生活有别的城市生活。适应一改变一适应,是“农转非”的越由之路。 关键词:农民工;近代中国;社会形象;城市适应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95(2008)01—0103—03 近代历史条件下的城市化(或称城市近代化)与人口的城市化是同步的,互为因果的。作为城市 化的生力军,农民工在推动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同时,自身不能不有所改变,以适应城市化对“现代人” 的要求,努力使自己融人与农村生活有别的城市生活。这也是“城市化”题中应有之义。 农民工乍来到陌生之地,“城市适应”困难乃是情理之中事,而且“越是没有技术,越对城镇生活 不适应”。… m尴尬之事时有发生。民初“佣妇笑史”就是一例:无锡“真应道巷某宅佣妇,来自田间, 呆如木鸡。昨奉主人命,至新市桥下泡茶。妇不识途径,遍觅不得老虎灶所在……信足所至,如马之 溜缰,莫知所届,而老虎灶则仍未觅到也。有某甲见其逗留可疑,询悉其详,乃告以老虎灶之状,且示 途径,始得遄返主人家云”。 这种因没见过世面而闹出的“笑史”,绝不新鲜。 但“城市就是一本书”, J3m不管农民工愿意与否,都要去“啃”,只有这样,才能在城市立足,才能 适应新的环境,也才能逐渐改变自身的形象而“市民化”。 农民工适应城市的“适应性改变”,理论上讲,应该是全方位的,从行为方式到价值观念,从人生 观到世界观,从外表到内涵,从婚姻家庭到丧葬习俗,云云,都应该“城市化”、“市民化”。而事实上, 他们也努力地去“适应”,重塑自我。 在农民工“适应性改变”的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是较为引人瞩目的。 其一,外表方面,力求在穿着打扮上向“市民”接近。 随着近代化的推进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扩大,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喜新厌旧”,追逐时 髦,蔚成风气,“凡襄时所称朴陋,至此而尽变其旧”。此情此景,以国际化大都会上海为尤甚,“一至 上海,则往往忘其本来”,H 穿着人时,“俨然是一副城市市井女子的新形象”,农民工深受“熏陶”,大 有“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之势。苏南是上海的腹地,其中苏州被称为上海的“后花园”, 无锡更有“小上海”之誉,穿着打扮的“摩登化”自然亦步亦趋,不甘落伍。 追求时新,人情之常,但整体上说,农民工“摩登化”并不具备条件。尽管如此,只要有可能,他们 会尽可能淡化自己身上的泥土气息,使自己“洋气”起来。在苏南农民工集中的上海,许多打工妹为 人佣工,“当其初至时,或在城内帮佣,尚不失本来面目。略过数月,或迁出城外,则无不心思骤变矣。 妆风雅,爱打扮,渐而时出吃茶……回思昔El在乡之情事,竞有判若两人者”。 J3 这样的“改变”,令 人刮目相看。 · 收稿日期:2007—12—3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07JJD840203);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预研基金资助项目 (BV103802) 作者简介:池子华(1961一),男,安徽涡阳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03 厂工同样讲究,即便没有财力,也要“打肿脸充胖子”,如上海烟厂中,工友“江南人占多数,衣服 比较人时和清洁,因此在表面上看起来,都觉得烟厂工人的生活比较惬意。烟厂里,一班落后的工人。 往往看不起穿破衣的工友,所以,有些工人自己没有钱,就是向别人借点钱,也要做两件衣服穿穿…… 男工可以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