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行刑社会化案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行刑社会化案例 一、摆正位置求转变,诚信做人奔新生 一、基本情况 陆某,1965年生,盗窃罪,1998年10月被判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 二、事实经过 陆某服刑期间在民警的严格管理和地区志愿者老师的热情帮教下,有较大转变,因确有悔改表现,先后3次减刑,2008年1月24日获得假释。他回归社会后,在地区司法所领导和社工的悉心帮助下,克服了年龄偏大又无技术等困难成功就业,目前在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开车。陆某利用业余时间主动为社区服务,并指导2名社区服刑人员学习驾驶技术,使之提高技能后成功就业,他的事例曾被《解放日报》以“让回归人员接过‘爱心接力棒’”为标题作了报道。 陆某出身在一个知书达理的知识分子家庭,外祖父曾是全国人大代表、社会知名人士。父母亲都是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桃李满天下”,一个姐姐在国外定居。由于陆某是独子,家庭条件又好,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家人从小对他百依百顺。他年幼时文质彬彬,人也聪明,挺讨人喜欢。可到了初中阶段,他结交了一些不良少年,学习成绩大不如前,还学会了抽烟、喝酒。为了逃避父母的责怪,陆某开始编造各种理由搪塞他们。1985年7月初中毕业后,他凭着原有基础,勉强考入市仪表局的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后进入电子元件厂工作。这时,上海产业出现了大调整,工厂效益不景气。两年后,他自感在企业没前途,于是没办相关手续也没征求父母意见,便擅自离开了工厂。从此,他在社会上瞎混,不久因偷盗行为被处劳动教养3年。父母对其大失所望。三年劳教期满,恰逢九十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日趋成熟之时,他去我国南方从事贩卖外烟和牛仔裤营生,在赚钱的同时化钱也大手大脚起来。在这期间,陆某找了比他小10岁的贵州籍女朋友,二人同居不久有了小孩;回上海后,母亲极力反对这桩婚姻。陆某和父母闹翻后外出居住,既没有生意也就没有了经济来源,而开销却省不下来,这时他的非婚生儿子降生了,陆某感到内外交困,捉襟见肘,于是结伙盗窃了3辆价值人民币72万余元的轿车,再次走上了犯罪道路,锒铛入狱。 2003年初,监狱要组织服装劳务加工,需要调一批罪犯充实技术力量,于是陆某移押至本监狱服刑改造。改造环境的改变使他感到很不适应,监狱民警考虑到罪犯改造表现评价政策的连续性,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当年10月被依法减刑10个月。但陆某仍心存不满,认为在现在的监狱受到不公正待遇,牢骚怪话不断。2005年1月,他向监狱长信箱投信要求监狱长谈话教育,通过了解,他反映了自己有病监狱不让看的问题。监狱民警反复做解释工作,他就是听不进,还让家属和监狱交涉,最后由监狱医务所安排去监狱总医院检查,结果身体完全正常,他至此情绪才相对稳定下来。由于陆某妻子长期与公婆关系不和,在外面租房,把小孩也扔给两位老人带,让他非常担忧。民警了解情况后,邀请街道的社会帮教志愿者和陆某结对帮教,建立思想沟通桥梁。另外为方便他和妻子联系,监狱破例让他登记了妻子的手机号码(监狱规定,本市籍罪犯必须登记家庭的固定电话号码),通过街道司法所和帮教志愿者老师反复做工作,他妻子终于回家并承担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责任,消除了他的后顾之忧,他对监狱和社区表示十分感激。2007年初,陆某的父亲被查出晚期直肠癌,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由于不符合离监探亲的条件,情绪又出现了较大波动。监狱民警和司法所同志共同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懂得了对老人最好的孝顺就是积极改造,争取减刑,早日回家。陆某从此以后表现积极,认真兑现自己制定的“改造承诺”,连续成为监狱的“诚信改造示范员”,终于在2008年1月获得假释。 陆某回到久别的家中,望着年迈苍老的母亲和身患重病的父亲,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震动。他反思了自己犯罪经历,深感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家人,再也不能犯罪了。他开始变了。可年过四十的他在就业问题上一筹莫展,由于学历低、年龄大、一无所长,又有过罪错,在求职应聘中屡屡受挫,甚至连小区里送盒饭的岗位也轮不到他。求职过程中他深受打击,对方只要知道他服过刑就会皱眉头,婉拒他的就业愿望。这时,他真是欲哭无泪,对自己过去走过的弯路悔恨交加。社工黄老师及时出主意让他学开车,但陆某拿到驾驶证后,因驾车技术不熟练,仍没单位要他,使他陷入了痛苦之中。黄老师又想办法让同是社区矫正对象的老司机带他,经过一段时间认真练习,由黄老师牵线搭桥,陆某终于实现了就业愿望,成为一名专职司机。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说道:“一路走来,无论是监狱还是社会,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关爱。如今我实现了就业,希望能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向社会报恩了。今后社区的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只要有需要,我愿意免费为大家提供服务。同时,我更希望为社区中与我有同样经历的“本本族”提供陪驾服务”。他说到做到,下班后傍晚时分,顾不上回家吃饭,准时来到相约地点,为两名社区

文档评论(0)

aa1509082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