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小板输注1课件
血小板输注 输血科 周 蓉 血小板生理 血小板来源于骨髓巨核细胞,后者由多能造血干细胞经巨核系祖细胞分化而来。正常人血小板存活期为8~11天。血小板呈两面微突的圆盘状,其表面含有多种糖蛋白及各种受体,当这些受体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血小板被激活,使血小板发生形态变化,血小板聚集和颗粒释放等一系列反应,从而在止血过程中起作用。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是一个多功能的细胞,其主要功能是生理性止血。它是通过黏附反应将血小板黏附于受损伤的血管壁暴露的内皮下组织,内皮下组织的胶原纤维结合蛋白等加上凝血酶的激活,使血小板发生变形、释放、聚集反应,起到初期止血功能。 血小板在各种诱导剂的作用下,将其颗粒内容物释放出来,完成其生理功能;它还在各种诱导剂作用下,聚集成团,在血浆纤维蛋白原参与下形成白色血栓,起到止血作用。 血小板表面吸附着各种凝血因子,还含有内源性凝血因子,在血小板活化时被释放,参与凝血过程; 血小板促使血块收缩和维护血管内皮完整性等功能。 血小板的保存 温度:研究证明,4℃保存血小板24h就有明显损伤,其主要原因是血小板遇冷后形态很快发生变化,由盘状变为球状,发生激活,输入体内存活期短;而22℃±2℃保存的血小板,可以保持形态的完整,输后在体内存活时间长。 pH 适合血小板保存的pH为6.5~7.2,否则输后回收率低,存活期短。在有O2条件下血小板代谢产生CO2通过气体交换,使CO2散出贮存器,而使O2进入贮存器,以保持 pH不变。 如果通过袋壁的气体交换不能满足血小板对 的需求,血小板代谢就从需氧代谢改为厌氧代谢,于是糖酵解增加而产生过多乳酸,使pH 下降。因此,改善保存袋的通气性,能相应延长血小板保存期。 振荡:振荡时氧气和二氧化碳容易通过贮存容器表面,有利于保存期pH的维持。 血小板浓度:一般认为不应超过1.6×1012/L 白细胞污染量:白细胞污染容易引起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因此对血小板制品中的白细胞污染量应严格加以控制,主张制备少白细胞的血小板制品供应临床。 血小板制品的特殊处理 去白细胞:使用专用血小板滤白器制备少白细胞血小板制品; γ射线照射:杀灭淋巴细胞,用于减少TA-GVHD的发生。 血小板制品输注适应症 急性血小板减少,如体外循环、大量失血、严重感染; 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功能异常;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指征 血小板数为(50~100)×109/L时为轻度,除有皮肤出血点及紫斑外,无其他部位出血,虽经外伤也不易有严重出血,因而不必在手术和外伤时预防性输注; 血小板数在(20~50)× 109/L时为中度,也不需要预防性输注,如要手术及严重外伤时则可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数 (5~10)× 109/L时为重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 <20× 109/L,可有各部位出血,在有严重出血或要手术或外伤时刻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剂量 一个单位(200ml全血制成)浓缩血小板约含2.0× 1010个血小板,一般输入10个单位浓缩血小板,患者大约可升高血小板计数36 ×109/L,但实际情况可因病情、个体差异出现差异。机采血小板每袋(一个治疗量)应 ≥2.5 ×1011/L个血小板。 第一次输注一般按2单位/10 ㎏ 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方法 输入的血小板存活期为5天,故应2~3天输注一次,直至出血停止; 血小板以患者耐受的量尽快输注; Rh阴性患者要输Rh阴性血小板,尤育龄妇女; 反复多次血小板输注常可发生无效性,此时最好选择HLA配合的血小板或用单采一个HLA配合的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疗效 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常用指标是:输后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MPI、CCI和血小板回收率PPR。 输后血小板计数预期增高或最大增高指数(MPI)MPI=(输入血小板总数×2/3)/(1000 ×病人血容量) 实际血小板增高指数或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CCI)CCI=(输后血小板增加数 × 体表面积)/输入血小板总数(1011) 血小板回收率(PPR)表示输注后血小板在体内的存活情况。 PPR(%)=(输后血小板增加数/L) × 血容量(L)/(输入血小板总数× 2/3)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 血小板质量导致的输注无效:血小板制剂在制备、保存、运输以及输注过程中,血小板质量受损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输注合格血小板可以解决) 非免疫因素导致的输注无效:患者的脾功能亢进、感染、发热、药物作用、DIC等病理因素,均可使血小板破坏和消耗增加。(需要采取相应的对因治疗措施); 免疫因素导致的输注无效:同种免疫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选择HLA、HPA相合的供血者血小板或采取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选择相合的血小板进行输注) 血小板输注的不良反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