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及少将军官一起走过日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及少将军官一起走过日子

及少将军官一起走过日子吃的是粗茶淡饭,家务亲手操持,作风与当时的官太太、阔小姐全然不同……走过近百年不平淡的岁月,却甘守最平淡的生活。这不是神话,只因那份一生一世持守婚约的承诺,犹如她的笑容,从未改变。 年已满百的我,喜欢在夏日的午后,于庭院的阴凉处酌一杯清茶,透过杯口那层袅袅而起的薄雾,便不知不觉地陷入一种无际的遐思之中…… 小楼的邂逅和回眸,定下了一生的姻缘 1931年,18岁的我结束了杭州广济护校严谨的医学教育,进入浙江省立杭州缫丝厂医务室工作。这是杭州首屈一指的好单位,许多人羡慕我那一个月35块银元(一年后升为45块)的工资。然而我的生活依旧低调而节省,我始终牢记着母亲的话:“女孩子一定要念书,一定要有一门手艺,不能靠夫家。” 我的朋友屠冰如住在西浣纱路,周末她常邀我同住作伴。冰如楼下住着一户四川人家,他们的朋友徐炎武常常来他家玩耍过夜。好几次,我去冰如家时,都看到徐炎武。听说他是黄埔军校第6期的毕业生,正在之江大学做军训教官。没想到,小楼门口无意的邂逅和回眸,竟定下了我一生的姻缘。这个朴实寡言的四川军人就这样走入了我的生命。 待到谈婚论嫁时,亲朋都充满了担忧。许多亲友都说外地人靠不住,更可况是个四海为家的军官。炎武告诉我他早就失去了母亲,并且愿意为我在浙江终老此生。看到炎武忠厚老实,并且愿意为我在娘家买房置地,家人最终还是同意了这门亲事,我心里也非常感动,愿意终身以诚对待炎武。 我从未想过要嫁入豪门,只想寻个老实人携手到老。我没有想到炎武有一天会成为少将军官,更没有想到自己婚后的人生会随着历史的浪潮跌宕起伏…… 教官妻子的生活其实很平淡 1933年正月,我们在杭州天香楼饭店举办了订婚仪式。接着,炎武拿出1000块银元,在我的故乡建德蒋家畈建造了西式楼房一栋。是年12月26日,我们在西湖边的湖山堂举办了婚礼,并在上帝面前盟约,愿意一生一世持守婚约。 婚礼之后,我们在湖滨三公园拍下了这张照片,我一直将它珍藏到今天。照片上的我身穿旗袍,手挎皮包,卷发披肩……一副雍容华贵的摸样。然而那只是女人最美的一瞬。 实际上,我们的婚后生活非常平淡。我生下第一个儿子后便辞掉工作,在家专心相夫教子。炎武当时一个月有130块银元的工资,看着挺多,却要支付我们在杭州的房租,赡养我的双亲,填饱一家6张嘴(我于1936年又生下次子),日子也算不上宽裕。 炎武为人老实,不善官场应酬,闲暇时候最多打打网球,踢踢足球;我则是连麻将都不会搓一把,自然也谈不上交际,平时都是亲手操持家务,并没有请佣人、保姆。结婚前去杭州水乐洞的那番游玩,算是我们难得的一次消遣了。但我很知足,因为炎武虽然是军人出身,待我却无比的温和耐心,每当我的急性子发动时,他就会巧妙地退到一边,等我安静之后再细细劝慰。就这样,我俩在43年的婚姻中,从来没有红过脸。 我和炎武对幸福的理解很相似,只求能够长相厮守,孝顺高堂。然而,这样幸福而平静的日子总不能长远,一年多以后,日本向中国发起了侵略战争,建德也深受其害,我们不得不赶往稍为安全的武汉避难。1938年初夏,武汉告急,我们冒着被敌机轰炸的危险,随数百名家属溯江而上,逃难到四川乐山。 逃难,逃不出的缱绻相思 逃难的日子难免有和死神擦肩而过的时刻。有一次,日军对乐山进行大轰炸,空袭警报一响起,我急忙带着小孩(我在逃难中又生下了小女儿),越过城墙到竹园躲避。当时爆炸声此起彼伏,宛如世界末日降临。我们屏气敛声,不住以饼干、点心哄骗孩子,让他们不要哭泣。燃烧弹引发的大火,烧光了靠江的半边街。回家的路上,只见余火未尽,青烟缕缕,烧焦的尸体缩成一团,流溢的血水散发出恶心的腥味。环顾四周,到处是残垣断壁,哭泣声不时从四面八方传来,令人心惊肉跳。 逃难中,炎武是我们全家的主心骨。为了抚慰全家人的情绪,他每天抽时间讲《三国演义》给我们听。每次听他讲故事,我的母亲就不那么忧伤了。他铿锵有力的声音如同最好的镇定剂一样,安慰着我们的心。 可是,离别又一次来到了。炎武突然接到通知要到重庆山洞参加陆军大学学习。他只好把我们先送回暂时还安全的浙江老家。回家的途中,我们所坐的木船遇到大风大浪,船工们不知所措,拼命烧香磕头。炎武却临危不惧,沉着指挥,最终才化险为夷。 和炎武分手后,我们乘公铁联运的直达木炭车,跑了三天,才换乘火车来到金华。途中,孩子走不动,幸得邑人乡亲的帮助,小的放在箩筐里担着,大的背在脊背上,辗转流离,吃尽苦头,终于回到老家。 回到老家后,双亲和我就靠务农为生,鬼子打过来,我们就逃到山上。有时候来不及上山,我们便仓促避入毛坑屋里,急急忙忙抓些草木灰往脸上抹,极力把自己装扮成蓬头垢面的老妪。最紧张的一次,风传日本鬼也已进山,大家冒着倾盆大雨上山,肚子饿了,不敢下山炊事,就跟着大伙顺着溪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