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光楼台蕴心志 为国忧民仁人心
湖光楼台蕴心志 为国忧民仁人心整体把握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一篇《岳阳楼记》,让岳阳一楼闻名遐迩,跻身于江南三大名楼;一篇360字的小文,让范仲淹名垂千古,让世人津津乐道。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赏湖光山色之美景,触摸范仲淹忧乐为民的博大胸襟。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两岁丧父,但少有大志,刻苦自励,发奋苦读,26岁登进士第。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终年64岁。范仲淹诗词散文俱佳,作品中常充溢着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的信念,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背景介绍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对当时朝政的弊病提出十项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邓州任知州。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作参考。范仲淹很高兴,他虽然没登上过岳阳楼,却曾在离洞庭湖不远的澧县读过书,于是他就凭借自己的记忆,参考图画展开想像,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笔写下了这篇著名的记文。
划粥为食
范仲淹幼时读书勤苦,常以冷水沃面,五年未尝解衣就枕,饿时就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一块块分食。这种情况被他的一个较富的同学看到了,就给他送来许多饭菜。几天过去了,食物都已放坏,可仍不见范仲淹尝一口。那同学纳闷,就问他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说:“我不是不感激你的厚意,只是我已习惯于粗茶淡饭了,如果现在就享受这种丰盛的饭菜,以后还能吃得下粥吗?”勤且艰若此,最终学有所成,成为饱学之士。
美点赏读
《岳阳楼记》一文仅360余字,但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语言美:本文语言凝练,辞采斐然,读之满口生津,气势如虹,这主要在于作者为文亦骈亦散。骈句多用四字句,多同韵字,既整齐又押韵,如同诗歌,琅琅上口,具有语言的音乐美;散句长短句交错运用,短到一个字,长到9个字,参差错落,读来抑扬顿挫。其次,在于文章语言多用修辞。拟人如“衔远山,吞长江”一句,一“衔”一“吞”,赋洞庭湖水以生命,尽显其浩瀚磅礴、吞吐日月的气势;比喻如“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动静结合,一“跃”一“沉”写尽洞庭湖水在月光映衬下的妩媚姿态;排比句式的运用,则使文章读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仅富有神韵地展现湖水楼台的雄姿,更能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气势磅礴,富有表现力。
二、结构巧:记,是一种文体,多用来写景状物,或抒情议论,但本文构思没有局限于仅描绘岳阳楼的胜景,而在开头一二段中,用寥寥数笔,阐述记岳阳楼之大观,然后宕开一笔,引出另一个话题,即:“岳阳楼上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异”字成文眼,统领全篇。三四段紧承上文,描写一阴一晴“异”的景色,点出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心情,两段都是先景后情,情景交融。最后一段发表议论,紧承上文阐述古仁人异乎寻常的忧乐观,最后一句“微斯人,吾谁与归”戛然而止,使人茅塞顿开:原来作者是借写古仁人来抒写心志,同时劝勉友人。文章顺理成章而又曲折多变的行文结构,于合理中出新,在和谐中出奇的谋篇方式,都使本文增色。
三、人格美:诗言志,诗文同理。《岳阳楼记》一文作者借景抒情,抒写心志,展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从而到达自勉和劝人的艺术效果。作为一个被贬谪之人,由锦衣玉食、位极人臣到身居僻远、心头失意,范仲淹没有沉迷于自己的荣辱得失,一蹶不振,而是念念不忘忧国爱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不计较个人的荣誉得失,这是何等宽阔的胸襟!何等崇高的人格!正是这种“达则兼济天下,穷亦心忧国民”的忧乐观,使范仲淹超越了一般的封建士子,使本文流传千古。
知识把握
一、字词掌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守( ) 霪雨( ) 朝晖( )
怒号( ) 心旷神怡( ) 忧谗畏讥( )
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
3.古今异义。
属予作文以记之 南极潇湘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去国怀乡
4.重点词语理解。
连月不开 巴陵胜状
然则北通巫峡 而或长烟一空
是进亦忧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 吾谁与归
二、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1.作者做记的缘由是什么?
2.“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异”,表现在哪里?其实质是什么?
3.作者把“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作比,其用意是什么?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