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课程论文 产权效率解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共经济学课程论文 产权效率解释.doc

  公共经济学课程论文 产权效率解释 --金融02班 1630216 Introduction: Property rights are the legal rules that describle s or governments may do ple, they may build on it or sell it and are protected from interferenee by others. Government regulation is not the only may also recover the damages people suffer. Take a tour in this thesis, you are ly weled. 前言: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一批学经济的人士喜欢充当“吹鼓手”的角色,整日对着一些似同游戏的数字,发表像模像样的文章,难到他们对真实世界里发生的事就熟视无睹了吗?在现实生活中,对类似周其仁的学者,我是尤其尊敬的,因为他们至少仍保留着一份实践自己学说的真挚的心。脚踏实地的实证分析在人们看来是一些用处不大的学问(如美国加尔布雷思以前的制度经济学就遭众人摒弃)对经济学更负责任。作为我,在这篇文章里,将用简单一些的例子来说明一些广为人知的事实,或许受科斯的影响较深,我将沿用其传统,仿亚当.斯密的古风,一篇下来竟无一数理公式,实乃“宁愿大概的对,不想精确的错”之故。 文中试图通过实例加强对产权的认知,同时缩小东西方的产权理解之距离,最终运用于中国实际,提些建议,乃我写作之愿,诚惶诚恐。 关键词: 科斯定理 公共品 私人品 机制失衡 交易费用   制度创新 社会博弈 一、一个例子 从1859年美国首次发现石油以来,由于严重的资源共有的状况,数量众多的公司争夺油田地下流动的原油,原油生产一直受到责难。众所周知,对于一块储油层上的每个公司而言,多钻油井,进行密集式开采的战略可以使他们掠夺“邻居”的原油。新开发、储量足的油田,地下压力大,足以将油压上地表,而不需用价格不菲的加压泵,或是不需将水或天然气注入地下,把石油推上来的耗资,开采成本将会降低。但新的问题随即产生,每个公司都有了疯狂开采的动力来增加自己的份额,过多的油井与地表的储油设备出现在油田上,导致石油易着火,挥发与变质,快速的开采又会由于地下压力被释放而增加生产成本,开采者不得不较早引入气泵与注水井。过度的开采还将导致石油再生的降低。面对这样的问题,产生了两种解法方案,一是联合生产,但很难在民间以一种适时的形式完成,其中反映出了对强制联合生产的政治阻力。二是依靠按比例分级,把生产配额分配到每口井上去。然而与联合生产的收益相比,按比例分级好处有限,因而存在更多地钻井的激励。统计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到1980年,美国拥有世界上88%的油井,而产量仅占世界的14%,租金分配上的协调失败与石油公司的规模,租约价值和其他要素不同有关,谈判方之间由此产生了分配的冲突,同时也阻碍了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游说集团(canvassing group)。本例告诉我们许多问题,产权问题的分析远比想象中的“是否有效率”的分析来的复杂,并非对资源共有造成损失作出快速反应的制度可以更理性的使用资源并推动经济增长,任何新的产权安排都存在内在的分配冲突,即使没有人怀疑它的效率。想要取得制度变化的政治一致,就必须对产权安排的分配含义、参与者的背景、政治协议的历史等做深入的了解。这是我在下面要探讨的话题。 二、定义的争论 马克思对产权的认识是建立在产权是作为生产关系的所有制关系的意志表现或法律硬化形式的基础之上的。道理很简单,正如语言不是一个人的产物一样。故而产权并非凝固不变,而是随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这样的理论确也能解释一个个历史时期,如部落所有制经过几个不同阶段(封建地产、同业公会的动产,工场手工业资本)进而演变为大工业与竞争所产生的现代资本,可见资本主义的私有产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西方学者的看法与之明显不同的是他们将所有制关系看作本源,认为产权是所有权有关的各种权利的总和,也是制约人们行使这些权利的准则。这是T.安德逊、Y.巴泽尔、P.阿贝尔等经济学家共同的杰作。可对以上观点进行证实的是权威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产权的定义:“产权是一种通过全社会强制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经济学是建立在资源稀缺与劳动分工基础之上的,从劳动分工角度看,社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然产生如何协调劳动以及如何分配劳动果实的问题,由此现代产权机制应运而生。产权的得当与否决定了生产组织的刺激力度,进而决定了生产的效率。著名的科斯定理中使用的《农夫与放牧者的故事》就说明了它。在产权尚未明晰以前,畜牧者可以随意的让自己的牛吃农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