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史失实论理不周——《文心雕龙·知音篇》商榷.pdfVIP

引史失实论理不周——《文心雕龙·知音篇》商榷.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引史失实论理不周——《文心雕龙·知音篇》商榷

第19卷第3期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V01.19No.3 2007年9月 Sep.2007 引史失实 论理不周 ——《文心雕龙·知音篇》商榷 乔守春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 要:作为《文心雕龙》中的名篇,《知音》一直备受推崇、好评如潮。然其亦有可商之处:一是史实的}l用不够准 确,对所要说明的观点不能充分论证,有的还与原文材料不相一致;更有甚者,主观臆度,望文生义。二是理论的阐述不 够成熟、周密,对因古代文人文化心理的超前而造成的知音难觅这一现象认识不足,“平理若衡”的追求过于绝对,也没有 认识到文学鉴赏、批评具有意识形态评价的性质。 关键词:文心雕龙;刘勰;知音;商榷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09(2007)03一0046一04 《文心雕龙》的《知音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专论批评、鉴赏的第一个专篇,,[1|。它“以音乐为喻, 指出音律、文情的奥妙都并不是容易识别,知音难逢。欲求真正成为知音者,必须建立公正的态度,运用 细致的方法”[2|,对从先秦到魏晋时期文学鉴赏和批评存在的主观随意性和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两种倾向 是一种有力的反驳。然以今天的眼光来客观审视《知音篇》,其并非尽善尽美,仍有可商之处。故而,本 文拟在前辈时贤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就其史实引证不准确、理论阐述有疏略等两个缺憾不揣冒 昧、略申己见,以求各位专家与同行的指正。 一、史实引证不准确 在《知音篇》里,刘勰研究“音实难知、知实难逢”的成因是深刻而精当的,然细绎推理过程,不难发 现,其史实引用正如有的论者所说是“失措而不得当的班引。详而论之,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所要论述的观点和作为论据的史实所说明的问题相反。如为论证“贵古贱今”,刘勰采用秦始 皇之于韩非子、汉武帝之于司马相如的事例。他理直气壮:“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 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4]。然而翻检史料,发现的却是秦始皇在看到韩 非子的《内外储》、《孤愤》等书后的喜极而呼:“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51。因为晤面之 心急甚,不惜出兵韩国,将韩非强抢过来。然而,韩非至秦,不惟没有重用,反遭秦王囚禁,以致殁于牢 中。表面看来,秦王的言行,既是“贵古贱今”又明“同时之贱”。追究事实本相,却非如此。韩非为秦所 弃、为秦所囚、为秦所害,真正的原因有二:一是奔至秦国与秦王相见所遇非时。“逆命而动”,必动辄得 咎,终遭淘汰。虽然不被重用,但他还是讨得秦王的喜欢。二是李斯陷害。见同窗被如此看重,惧其后 来居上、飞黄腾达,危及自身利益,李斯就在秦王面前构陷日:“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 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听信谗言,秦王就 “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一旦清醒于谗言,秦王则悔之不迭,瞬即“使人赦之”,可叹“非 之死矣”[5]。故日,韩非之死,并非如刘勰所说缘于始皇帝轻贱。实际上他是“作了秦韩两国政治斗争, 宫廷权力之争的牺牲品”D]。除了短暂时间为谗言所迷惑外,秦王大部分时间是看重韩非,很珍惜这个 人才的。再看司马相如,他的《子虚赋》初成,汉武帝则读而善之日:“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5|。纵观 司马相如一生,汉武帝对他几是言听计从、马首是瞻。虽说他时常作赋以讽汉武帝的失策之举,然而汉 武帝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从谏如流、乐于接纳:既不见汉武帝轻贱司马相如,亦不见对他“蓄同倡优”一如 收稿日期:2007一Ol一23 作者简介:乔守春,男,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万方数据 乔守春:引史失实论理不周 47 东方朔。所以说,韩非、司马相如二者之事不但不能作为事例来证明“贵古贱今”之论,相反,从中却见秦 始皇、汉武帝雄才大略、知过能悔之长。这实为刘勰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