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勘学讲授提纲.doc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勘学讲授提纲.doc

校勘学讲授提纲 主要参考书 《校勘学大纲》,倪其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校勘学释例》,陈垣,中华书局1959年版 《校雠广义?校勘编》,程千帆、徐有富,齐鲁书1998年版 《斠雠学》,王叔珉,台湾中央研究院出版 《读书杂志》,[清]王念孙,版本不限 其他 《古籍点校疑误汇录》,(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编,6辑,中华书局1984-2002 《经义述闻》,[清]王引之 《群经平义》、《诸子平义》、《古书疑义举例》,[清]俞樾 第一讲??绪论 分三个大问题: 一、?什么是校勘?为什么古籍需要校勘? 二、?校勘与校勘学; 三、?与校勘相关的几个概念。 一、什么是校勘?为什么古籍需要校勘? 分两个小问题: 1、校勘 (1)字义: 校勘作为一个双音节词,本义为比较审定。 《说文》:“校,木囚也。” 《说文解字注》:“犯人带枷也。” 刘师培:“校,训木母。母字或误为‘田’,今本‘囚’,并非,本横木之称。校雠本字,盖当作‘榷’,《说文》‘榷,敲击也’,《广雅·释诂》‘榷,击也’,古籍之文,凡义涉比核穷究者,恒以‘击’义引申,并旁击深捭,以期核实也。隺、交同部,故假校为榷,较为校别,作较亦同,是犹榷辜或作较辜,扬榷或作扬校也。” 王叔岷《校雠学》:“校雠之字盖当作‘斠’,《说文》‘平斗量也’,段注‘月令,角斗甬,正全槩。郑注:角、正,皆谓之平也。’角者,斠之假借字,今俗谓之校,音如教。因书有校雠字作此者,……校、榷、较诸字,与校雠之义无涉,虽皆可用,实假借字也。” 勘,词义侧重在“审查核定”。 《说文》“勘,校也。”《玉篇》“勘,覆定也”。 古代审案、考察灾情、核对印符等,都可以叫“勘”。 校勘作为双音词,可能产生于六朝时期,最初并不专指比较审定书籍的异文,往往指审核记载、评定其是否与事实或制度相符。如:南朝宋·沈约《上言宜校勘谱籍》:“宜选史传博士谙究流品者为左民郎、左民尚书,专供校勘。” 唐《封氏闻见记·定谥》:“太常博士掌谥,执事三品以上薨者,故吏录行状,尚书省考功校勘,下太常博士拟议讫,申省,省司议定,然后奏闻。” 唐宋时期,也指对古籍文字的正误真伪的比较审定,至宋代已用得非常多。 山西大学副教授白平起诉称,2007年1月30日,中华书局在人民政协礼堂庄严宣誓对指出出版错误的读者将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且承诺实施次品召回制度,发现次品流入社会,立即实施召回措施,真诚赔礼道歉。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后,他为该书挑错形成的文字已近30万字。中国书局出版发行阎崇年校注的《康熙顺天府志》一书,截至起诉之日,他已为该书挑错达620多处。另外,中华书局在做出召回次品出版物的公开承诺后,三年多来从未召回过任何公开发行的出版物,也未向读者支付挑错奖励。他就此多次试图与中华书局友好协商,但中华书局一再推卸责任。白平向丰台法院提交诉状,要求出版商中华书局支付挑错奖10万元、召回涉诉图书、赔礼道歉并将他评为“优秀读者”或给予他其他精神奖励。 这个时期,其他意义上也还有所使用,并非专指。如:吴缜《新唐书纠谬》:“盖成书之初其失有八:……八曰校勘者不举校勘之职而惟务苟容。……何谓校勘者不举校勘之职而惟务苟容?方新书之来上也,朝廷付裴煜、陈荐、文同、吴申、钱藻使之校勘,夫以三百年一朝之史、而又修之几二十年,将以垂示万世,则朝廷之意岂徒然哉?若校勘者止于执卷唱读,案文雠对,则是二三胥吏足办其事,何假文馆之士乎?然则朝廷委属之意重矣。受其书而校勘者安可不思?必也讨论击难、刊削缮完,使成一家之书,乃称校勘之职。而五人者曾不闻有所建明,但循故袭常,惟务喑嘿,致其间讹文谬事历历具存,自是之后遂颁之天下矣。岂非校勘者不举校勘之职而惟务苟容欤?” 专以驳正《新唐书》之讹误,凡二十门,四百馀事。初名《纠谬》,後改为《辨证》。而绍兴间长乐吴元美刊行於湖州,仍题曰《纠谬》,故至今尚沿其旧名。王明清《挥麈录》,称欧阳修重修《唐书》时,缜尝因范镇请预官属之末。修以其年少轻佻拒之,缜鞅鞅而去。及新书成,乃指摘瑕疵,为此书。晁公武尝引张九龄为相事,谓其误有诋诃。今观其书,实不免有意掊击。如第二十门字书非是一条,至历指偏傍点画之讹,以讥切修等。不可谓无裨史学也。今世所行刊本,第二十卷《柳宗元传》至《苏定方传》凡六条,皆全脱,而错入第六卷郑潜曜姓不同以下四条之文。重复舛误,已非完书。独两淮所进本尚属南宋旧椠,其《柳宗元传》六条,原文具在。谨据以订正焉。 自乾嘉以来,在学术发展中,“校勘“作为古文献学一个单独门类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校

文档评论(0)

wendang_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