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根基、背景、抑或无根基的隐喻 - 现象学中心.doc

大地:根基、背景、抑或无根基的隐喻 - 现象学中心.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地:根基、背景、抑或无根基的隐喻 - 现象学中心

Earth:大地、在地、抑或塵土 楔子:綠螞蟻作夢的地方 從古自今,「土地」往往成為人類文化中神聖的象徵,1990年波灣戰爭,海珊在對人民的集體演講中,指控美軍的行為已經侵犯了巴格達神聖的土地;2004年台灣選戰,宋楚瑜在「換總統救台灣」的造勢活動中玩了這麼一手:親吻台灣土地;而早在古希臘時代,索福克斯(Sophocles)筆下的安蒂岡妮(Antigone)就以大地律法對峙克里昂的城邦律法。 德國的電影大思荷索(Werner Herzog)在1983年拍了一部作品:《綠螞蟻作夢的地方》(Where the Green Ants Dream),故事背景設定為西方資本主義的採礦公司,進入澳洲沙漠中進行開採鈾礦的工作,卻受到澳洲原住民的抵抗,當地原住民拒絕採礦公司的理由是,這是他們世代相傳的土地,同時也是祖先留下來的傳說中綠螞蟻作夢的地方,而破壞了這塊地方,不但鑿了他們的根,也侵擾了綠螞蟻的好夢,綠螞蟻的憤怒將導致世界的毀滅。片中的結局是澳洲法院判決澳洲原住民敗訴。 荷索這部電影究竟想表達什麼,我們這位電影大師只留下了一句話:「我不把這部電影看作是一步環保影片,而是在一個更深的層次上,討論人們如何處理土地。」 有論者以為,荷索在這部電影中抨擊了西方資本主義與白人文化的短視近利,而澳洲原住民與土地那種深層的連結是荷索所要主張的植根力量,因為片中的採礦公司一直要企圖趕走澳洲原住民,採礦公司認為:「原住民是你必須移走的石頭,因為他們了解他們是大地的一部分。」而相對於片中西方白人活在浮面的資本主義文化中,澳洲原住民不僅表現他們棲居在這塊土地上,並且更好的說,是土地的連結深刻的烙印在他們的身體上;亦有論者以為,片中澳洲原住民既不更對亦不更錯,荷索這個故事只是想告訴我們,那裡有西方資本刨根凅底的普遍化的強制,哪裡就有在地文化的地方性力量抵抗。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抵抗,持這種論調的影評家,認為片中放棄西方文明與學院生活,而投入在地力量的白人阿諾德隱喻了荷索心目中為所當為的知識份子典範;還有人認為,上述兩種看法都過度英雄化荷索拍片的用意,因為這個原住民神話本身是荷索自己杜撰的,而故事之外的脈絡是荷索以此片來點出自己處在德國電影文化與美國好萊塢電影工業之間的尷尬地位。因此觀片重點不是澳洲原住民,而是影片中原本代表開礦公司與原住民交涉的德國工程師恩哈克特,這位主角如何從自己西方白人資本主義文化中的立場逐漸傾向澳洲原住民的信念,最後在兩種信念擺蕩中遊疑不定,這樣的解釋還進一步成為晚期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寫照,我們不再擁抱單一信念,而是在各種多元傳統中遊走,面臨任何信念都有待質疑的景況下,如何在一個沒有絕對價值中的現代社會中安身立命的問題。 或許德國的大師都偏好製造謎團來留待後人參透吧,同樣的德國哲學大師海德格在1936年的《藝術作品本源》(The Origin of the Work of Art)中,也留下了許多未解之謎,其中引注目的莫過於‘earth’一詞該如何解釋。這是因為在這個文本中藝術被定義為「真理的置入其中」,並且認為真理之所以能置入作品之中是因為作品展現了‘earth’與「世界」之間的衝突。文本中的「世界」是相對容易理解的詞項,因為大致上「世界」指涉人類文化或者人類視域,而放在現代性的脈絡裡頭,「世界」則指涉現代性社會的技術文明。然而‘earth’一詞該如何解釋?海德格之後的詮釋家有著種種不同的解釋,並且這種種解釋恐怕不是一種注疏之間的差異而已,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因為‘earth’一詞不但牽涉了海德格的真理觀為何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涉及了海德格的現代性解決方案究竟為何的問題? 在本文中我將介紹三位詮釋家對於海德格‘earth’一詞的解釋,以及經由這樣的解釋,在他們眼中海德格的真理觀與現代性解決方案為何的問題。而之所以選擇這三位詮釋家,一來是因為三位詮釋家在國際學術上已有公認的權威,二來是我認為三位詮釋家提供了詮釋海德格‘earth’一詞的典型(其他詮釋家的解釋大致上也不脫這三種詮釋典型)。以下先簡略的描述三位詮釋家大致的理路: 我將楊恩(Julian Young)解釋下的海德格‘earth’一詞譯成「大地」,是因為在楊恩詮釋下,相較於非本真的「世界」(world)或「世界化」而言,‘earth’乃是指更為源初,更為根本的本真基礎(authentic fundamental),猶如一棟建築物(世界的隱喻)底下的地基(ground;大地的隱喻)。在這樣的理解下,楊恩詮釋所表現出來的海德格現代性解決方案,就成了一種抵制西方現代性技術文明,更為深刻扎根的哲學願景。 我將德萊福斯(Hubert L. Dreyfus)解釋下的海德格‘earth’一詞譯成「在地」,是因為在德萊福斯詮釋下,‘earth’相較於「世界」(world)乃是指無法被常規化、系統化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