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儒学的生命智慧.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孟儒学的生命智慧

孔孟儒学的生命智慧 引 言 我国古代的思想体系,主要是儒家、法家为代表的经世致用的入世之学,与佛家、道家为代表的出世之学构成的; 入世与出世,一正一反之间就形成了张力。 引 言 其中儒家讲求以理想建构,而法家讲求以现实批判,这两者间又形成张力。 而儒家自身虽然带着理想主义色彩,但仍具现实主义精神。 “及高明,道中庸。” 引 言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具有理想主义精神但不脱离现实,儒、释、道、法这四种主要思想的交融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魂。这些古典思想缔造了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比如汉唐时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高度繁荣。 一、孔孟的原创儒学 二、汉唐儒学的新拓展 三、儒学与现代社会 一、孔孟的原创儒学 孔孟儒学的根基:世间情 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孔孟儒学 孔孟儒学回归真实生活真实情感的导向 1、孔孟儒学的根基:世间情 时代背景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迁,也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变化。。 1、孔孟儒学的根基:世间情 时代背景 国与国的兼并战争日益激烈,人与人的交往也往往没有信义。 思想家们面对这种状况,“救心救世”就成为主要话题。 1、孔孟儒学的根基:世间情 时代背景 几乎在同一时期,其他古文明也经历了类似的变革。 古印度、古罗马等都立足于宗教,古希腊立足于知识。 1、孔孟儒学的根基:世间情 时代背景 中国则不同,孔子的生平很平凡: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儒家把目光落在人世间,以“情感”为力量。 1、孔孟儒学的根基:世间情 情的发现 人对亲人的感情是自动自发,不教而知的。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商。” “亲亲,仁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孔孟儒学的根基:世间情 性善论 对他人的感情不只是亲人。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儒家认为人的本性都是好的,是外在环境引发偶然的恶。 1、孔孟儒学的根基:世间情 内圣 因为人性本善,所以“救心”就是把人好的一面引出来,以己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孔孟儒学的根基:世间情 外王 统治者也仍有善的一面。 缘情制礼;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内圣”到“外王”,就是儒家的道。 2、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孔孟儒学 与宗教救世观的比较:宗教的难点; 宗教信仰的群族性; 宗教信仰的存在性; 宗教信仰的彼岸性; 宗教信仰的偶然性。 2、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孔孟儒学 与知识理性的建构观比较:知识如何成就价值? 知识往往离道德有距离。 3、孔孟儒学回归真实生活真实情感的导向 亲族与社群是人的生存的基本方式; 情感是人际沟通的基本途径; 由回归真实生活与真实情感中体认孔孟儒学的特殊价值。 3、孔孟儒学回归真实生活真实情感的导向 儒学是立足于真实生活的。 在族群中劳动为生; 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真实的感受,而非客观的认知; 在当下和日常而非彼岸; 感受到自我与他人的联系,因此会走向道德; 二、汉唐儒学的新拓展 由主体情感走向客观宇宙论 何为宇宙论? 由宇宙论到成德论: 由宇宙论建立的成德论的正当性: 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儒家的宇宙论 1、由主体情感走向客观宇宙论 2、何为宇宙论? 宇宙论——从宇宙的起源和变迁来讨论人们现在生活和交往的正当性。 2、何为宇宙论?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 3、由宇宙论到成德论: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4、由宇宙论建立的成德论的正当性: 与农业社会人类共同的生存处境相关; 与农业社会族群的起源意识相关。 5、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儒家的宇宙论 宗教观强调生命的负面性; 近代机械观强调人与自然、我与他人的分割性; 儒家宇宙论凸显人与宇宙的生命意识,亲合意识及其意义。 三、儒学与现代社会 近代以降的社会变迁及其对儒学的批评 儒学对近代挑战的回应: 1、近代以降的社会变迁及其对儒学的批评 近代过分张扬的性恶论; 近代过分夸耀的科学理性。 2、儒学对近代挑战的回应: 从人永远离不开族群确保“内圣”说; 从人永远离不开自然确保生命意识与亲合意识。 回归家庭、回归族群、回归有情世界,应该成为人类的新追求。 * * *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