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风险管理.ppt

  1. 1、本文档共2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 2013年10月;开篇案例 第一部分 有关背景 第二部分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 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要求 第四部分 近年来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进展情况 第五部分 2013年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年报情况 第六部分 企业案例 ; ;案例一 光大 证券 乌龙 指事 件;触发原因:系统缺陷 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出现了问题,该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核查中发现,订单执行系统针对高频交易在市价委托时,对可用资金额度未能进行有效校验控制,而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会导致特定情况下生成预期外订单。 由于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导致在11时05分08秒之后的2秒内,瞬间重复生成26082笔预期外的市价委托订单;由于订单执行系统存在的缺陷,上述预期外的巨量市价委托订单被直接发送至交易所。 问题出自系统的订单重下功能,具体错误是:11点2分时,第三次180ETF套利下单,交易员发现有24个个股申报不成功,就想使用“重下”的新功能,于是程序员在旁边指导着操作了一番,没想到这个功能没实盘验证过,程序把买入24个成分股,写成了买入24组180ETF成分股,结果生成巨量订单。;深层次原因:风险控制体系失效 交易员级:对于交易品种、开盘限额、止损限额三种风控,后两种都没发挥作用。 部门级:部门实盘限额2亿元,当日操作限额8000万元,都没发挥作用。 公司级:公司监控系统没有发现234亿元巨额订单,同时,或者动用了公司其他部门的资金来补充所需头寸来完成订单生成和执行,或者根本没有头寸控制机制。 交易所:上交所对股市异常波动没有自动反应机制,对券商资金越过权限的使用没有风控,对个股的瞬间波动没有熔断机制。 传统证券交易中的风控系统交易响应最快以秒计,但也远远不能适应高频套利交易的要求,例如本事件中每个下单指令生成为4.6毫秒,传统IT技术开发的风控系统将带来巨大延迟,严重影响下单速度,这可能也是各环节风控全部“被失效”的真实原因。; 2012年下半年,受境内外宏观经济影响,我国钢铁需求下降、价格下跌,同时银行对钢材流通企业收紧信贷。华东地区钢贸商与仓储商资金链断裂集中爆发,出现一物多卖或重复质押的严重危机,波及多家中央企业。;案例二 华 东 钢 贸 事 件;案例二 华 东 钢 贸 事 件;(2)货币政策收紧,钢贸企业为商业银行打工。 长期以来,钢贸企业大都依靠银行融资来支撑运转。2010 年至2011 年,央行十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资金面紧张,银行惜贷,贷款利率飙升。2011 年钢贸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达到15%,银行融资成本加钢市担保公司费用的总成本不低于25%;而一些中小钢贸企业甚至依靠高息民间资本,融资成本超过36%以上。;(3)融资乱象,套贷成风,暴露信用风险。 厂商银(进货质押)和互保联保是钢贸行业主要的两种融资方式。但是这两种融资方式都存在漏洞和风险。首先是厂商银的融资方式,主要的风险是反复质押。其次是互保联保方式,也存在着先天的系统性风险,即当联保中的一家企业出现问题,剩余几家企业需要用自有资金把“洞”给填补上,但是当整个行业都不景气时,则容易爆发连锁反应。 融资乱象背后,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企业在获得资金之后,并没有用于正常的经营活动,而是挪入期货、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打压,前期投资出现巨亏,最终引发华东钢贸事件。; 一是经营形势预判和快速应变能力不足。特别是对钢贸行业系统性风险聚集的趋向警惕性、敏锐性不强,没有及时果断采取有效措施。 二是集团管控力不够。总部对业务、财务、资金的集中管理程度低,控制力不够,缺少有效的管控手段。 三是上下信息不对称。总部与二级公司沟通不畅,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信息传递缺失和失真,不能及时有效了解二级公司业务真实状况。; 四是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 部分二级公司关键岗位、关键流程、关键风险点失控。个别二级公司存在有章不循和故意违反制度规定、拆分合同规避总部评审、合同评审流于形式、未能对合作方进行有效的信用评价等问题。 五是监督不到位。 过程监督、财务监督、效能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各级监督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 六是基础管理有缺陷。 对关键节点控制不到位,体现在客户审查不严,未能严格落实公司要求预付款控制,采取的担保措施不实。 七是企业文化的渗透力、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