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镜三维重构II.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镜三维重构II

电镜三维重构的基本步骤 分离、纯化(包括蛋白质二维晶体的生长) 电镜样品的制备高分辨电子显微像的拍摄 样品的多角度照相 低剂量曝光技术 (Low-Dose):聚焦和照相不在同一个样品区域 低温电镜技术:电镜中样品的温度维持在-160℃左右 像的数字化 数据处理及计算机三维重构 三维结构的解释(构建原子模型) 样品制备 负染 糖包埋 单宁酸(Tannic Acid)包埋 冰包埋 负染 原理及方法:用高电子密度的染色剂沉积在蛋白质分子周围,使蛋白质的电子显微像具有较高的反差(衬度)。 常用的负染剂:0.5 % ~ 5 % 醋酸铀 特点: 衬度好; 样品容易准备; 分辨率低,15~20 ?; 样品缩小,垂直铜网方向样品变扁平; 样品脱水影响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负染 糖包埋 葡萄糖与蛋白质所处的溶液介质有类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且不易挥发。用其取代蛋白质溶液中的水介质,可使结构不受外来介质的影响。 包埋剂:葡萄糖、海藻糖 特点: 生物大分子结构不变形; 分辨率较高,理论上可达3-4? 衬度差 单宁酸(Tannic Acid)包埋 用单宁酸取代蛋白质溶液中的水介质,可使蛋白质结构稳定并保持结构不发生变化。 包埋剂:单宁酸 特点: 二维晶体的有序性保存的比较好; 分辨率较高; 衬度差 冰包埋 将样品悬液薄层迅速投入液态乙烷中,冷冻速度达到105 ℃/s以上,水结成非晶态冰,蛋白质样品处于其中。 冷台:常用液氮或液氦冷却 特点: 目前最好的样品包埋方法; 高速冷冻形成的无序冰中,样品的水合状态得以保持,样品的结构不受破坏; 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结构数据; 可以降低样品的辐射损伤; 样品准备复杂; 衬度差,但比糖包埋好 冰包埋 单颗粒重构几种主要技术 基于模型的重构 Random Conical Tilt Angular Reconstruction 无模型的未知结构 基于模型重构流程图 挑选高分辨像 数字化 测定并消除CTF 挑选单颗粒像 模型 参考投影 测定单颗粒取向 三维重构 比对 收敛 解释 否 是 挑选单颗粒像 挑选单颗粒像 为什么比对(Alignment)? 比对(Alignment) 比对(Alignment) 平移 旋转 取向相同的像的平均 收敛 参考投影 投影平均像 电镜三维重构现状 目前分辨率(2006/7/15) 二维晶体:3.5 ~ 1.9 ? 螺旋结构:9 ~ 4 ? 单颗:9 ~ 4.5 ? 亚细胞(Tomography):60 ? 电镜三维重构发展趋势 分辨率 = 原子(包括晶体和非晶体样品) 动态过程 结合其它学科:生物信息学、蛋白质晶体学 自动化:样品准备、数据收集、数据处理 阅读资料 1. Bradbury, S. and Turner, G. L’E. (Eds) (1967) Historical aspects of electron microscopy. 2. Erickson, H.P. (1973) The Fourier transform of an electron micrograph: first order and second order of image formation. Adv.Opt.Elec.Microsc. (R. Barer and V.E. Cosslett, eds.) 4, 1-84 3. Hayat, M.A. (1986) Basic techniques fo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cademic Press, N.-Y. 4. Dubochet, J., Adrian,M., Chang, J.-J., Homo, J.-C., Lepault, J., McDowall, A.W., and Schultz, P. (1988)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of vitrified specimens. Quat.Rev. Biophys. 21, 129-228 5. DeRosier, D.J. and Moore, P.B. (1970) Re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from electron micrographs with helical symmetry. J.M.Biol. 52, 355-369. 6. Moody, M.F. (1990) Electron microscopy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In Biophysical Electron Microscopy: Basic concepts and modern techniques (P.W. Hawkes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