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子山及其钩金塘(上).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巾子山及其钩金塘(上)

A06 地理志 专题 2017年8月6日 星期日 责编/乐建中 美编/章丽珍 照排/章译文 张婧 地名钩沉 巾子山及其钩金塘(上) □胡白水 现在,我们看到镇海城区有三座小山,这就是 确的肯定,“邑无水患者,两山之力,非两山障蔽,不 招宝山、梓荫山和巾子山。若按照过去镇海古城的 可为邑矣”。 范围来说,只有梓荫山和巾子山是在城里的,其中 这种“两塘一城基于一山”的独特布局,映在我 巾子山是位于古城东北角城墙的边缘上,而在巾子 儿时的记忆中至今还非常清晰。我们可以这样说, 山东面只有几十步远、且由钩金塘连接起来的招宝 没有巾子山,就难有镇海古城北边频临茫茫大海、 山,则属于城外之山。在我儿时,镇海还有城墙,我 抵抗凶涌波涛的“两塘一城”,也就难有镇海这块陆 们只有出城墙的东门即镇远门,再穿过东门外,才 上古城。 能到达招宝山脚下。而到巾子山去则无须出城门, 原本只是海中荒岛的巾子山,由于唐朝筑建了 在城内就可以直接登上山顶。镇海的城墙是比较 镇海后海塘,把这座小山头划入海塘里面,又在海 完整地保留了明洪武年间建造的城墙规模。若没 塘里面的这块陆地上设置了望海镇,继而在五代后 有见过这城墙的朋友,可以查阅一下明朝的《嘉靖 梁升置为定海县(镇海建县之始)后,此山才逐渐有 志镇海县治图》,在那张图上非常清楚地表明了巾 了人气,开始热闹起来了。别看是座海边小山头, 子山是在城墙里面。现在,巾子山上新建的环山城 却与国是国运紧密相联的。在颇有点国泰民安样 垣雉堞就是按此图仿造的。 子的唐宋时期,巾子山上建有较为考究的八面楼, 巾子山是一座海拔仅有24.5米、面积只有3800 为当地官宦之流、文人骚客吟诗饮酒、挥笔书画的 平方米的小山头, 因其“山形卓立,形如巾帻”而得 雅集场所。但是,到了南宋时期,巾子山头也就变 名。观其形,听其名,巾子山会给人一种文弱娇嫩 成了刀光剑影、腥风血雨的抗元战场。 的感觉。然而,在宋宝庆《四明志》的记载中,巾子 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在南宋德佑二年 山“北临大海,与候涛山(即招宝山)形势相控,为潮 (1276),元军迫近临安,宋将张世杰(?—1279)移 水出入之障蔽”。巾子山这种“为潮水出入之障蔽” 军驻守定海(即镇海),元都统卞彪奉命前来说 的壮观情形,到我们儿时依然存在,我是亲眼所见, 降。张世杰起初以为卞彪是来归顺自己的,便在 巾子山上沧桑亭巾子山上沧桑亭。。 胡白水胡白水 摄摄 至今印象尚深。 山楼摆宴,盛情款待。席间,卞彪陈说降词,张世 古代镇海修筑城墙和海塘,都是以巾子山麓为 杰大怒,“断其舌、裂其尸”。对于这则史实,后人 镇海港区。 起点,借山基以固城塘,此山就成了镇海著名的“两 多有感慨,如明朝文人林时跃《登山吊越公》一诗: 明朝初期,始于元朝大德年间的我国东南沿 塘一城”的中流砥柱。这“两塘一城”就是后海塘、 “孤臣一旅捍危城,巾子山前白浪盈。今日田张昔 海的倭患,日益猖獗。兴国公汤和受朝廷委派督 钩金塘及镇海城墙。 日卞,越公遗恨定难平。”赞扬了张世杰抗元保宋 办闽浙抗倭军务,在镇海拓城建卫,以巾子山巅为 巾子山之西,是后海塘与其相接。这条始建于 的坚强决心。过去镇海古城内建有多处张老相公 古城东北守口,置戍所,驻兵勇,警戒海上倭寇贼 唐朝具有“城塘合一”功能的千年古城塘,不管其由 殿,以祀张世杰。1987年,在巾子山巅原八面楼旧 船动向,时称“暸贼嘴”,与对面招宝山形成犄角之 泥塘改造成石塘,再由单层石塘改造成双层石塘, 址上,新建了一座单檐四方攒尖顶的仿明石亭,亭 势。明朝邑人谢泰宗赋有《登巾子山》一诗曰:“鼓 还是由“内城外塘”改造成“上城下塘”,都始终以巾 中植《宋太傅越国公张世杰纪念碑》一方,碑背面 角楼头星斗横,寒江渐急月三更,吹笳人散凭清 子山为根基不变。 镌刻清代甬上文豪全祖望撰写的《张太傅祠堂碑 啸,威远风生万里城。”生动地描绘了巾子山在当 巾子山之南,是镇海城墙与其相衔。镇海城墙 记》全文,内有“桓桓太傅来自临安兮,手磔降人 时镇海乃至浙东沿海抗倭中的紧张情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