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华商广告观念的变革及动因.PDF
2011年第4期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0.4201l
(总第206期) JOURNALOFXIAMENUNIVERSITY(ArtsSocialSciences) GeneralSerialNo.206
中国近代华商广告观念的变革及动因
杜艳艳
(上海大学 影视学院,上海200444)
摘 要:中国近代华商的广告观受西方新技术、新观念的影响,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由
“地方一隅”的告知转向 “广而告之”,由传统守旧转向主动开放。在观念更新过程中,呈现出新旧
混杂,华洋杂处的特点,引发了中国广告事业在各个方面的根本性变革。洋货横行、利权外溢是刺
激华商广告观念突变的外在压力,清末以来商业化的大发展是其 内在动力。同时,国货运动的催
化及专门广告人才的引领,也促使了近代华商广告观念的变革。
关键词:中国近代;华商;广告观念;报纸广告
中图分类号:K207;G21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1)40 —0125—08
观念乃客观世界在人脑的主观反映,这种反映不是与生俱来,而是要经过客观现实的浸染,并
经过改造形成的。正如马克思所言:“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们头脑中改造过的
物质的东西而已。”_】在历史前进的隧道中,人们的意识观念也将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中国近
代社会,由于帝国主义侵略所带给整个社会的变化,是史无前例的。东西文化在近代世界市场的形
成中,冲破了一切原始的、古代的文化壁垒,在交往中抉择,在冲突中融合。报刊广告,作为西方商
业文明的急先锋,鸦片战争前就已在中国大地上繁衍生息,向国人展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观念体系
和活动力量。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传统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心理使得华商对此甚为冷漠,仍
然用固有的记忆和惯性维护着原有的观念体系。直至民国时期,华商对报刊广告才有了清醒的认
知和积极的态度,广告观念发生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引发了中国广告事业在各个方面的根本性
变革。
一 、 民国前华商对广告的无意识
鸦片战争前夕,报刊已随着传教士办报在中国大地上繁衍生息。但是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华
商对报纸广告甚为忽视,固守着传统的招幌市招。直到民国时期 ,华商对此才有了清醒的理性认
知,开始接受并效仿西方人的做法,开启了中国现代意义的广告事业之门。这一观念的变革是长期
的、复杂的社会历史过程。
收稿 日期:2011—03—0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近代广告史研究(1840—1949)”(10BXW034)
作者简介:杜艳艳 ,女,河南巩义人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传播学博士。
· 125 ·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在
现代意义的广告业发展,严格上讲 ,以出现大众传播媒体的素材为宜,始于 1815年,第一份中
文报刊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办。在创刊号上,登有一则招生广告—— 《立义馆告帖》,
广告中提出将为学生请老师,无偿提供笔墨纸砚等。_l2从第一份刊有 “告贴”的报纸广告出现至民
国前 ,约略一百年的历史,大部分经商者对 “广告之无 51、,得”,3每不加以利用,广告费的支出非常
吝啬。其主要原因如下:
1.商业竞争范围有限,无需报刊广告
中国传统的商业经营,生财之道在于贸迁有无。坐贾在 门口挂上金字招牌,“知味停车,闻香
下马”,就等着顾客 自己找上门了。偶有药铺在药包的仿单上印上药名、药性、药效及药铺地址、标
识等,其传播范围非常有限,随仿单而走。传统社会道路交通并不发达,商业经营只需货真价实便
可累积声誉,口碑相传。附近的居民不读广告,也知道某店有何物品,因此并不需要报刊广告这种
广而告之的 “利器”。另外 ,从中国古代的声响广告、旗帜广告、灯笼广告、实物广告等,也可推测古
代商业竞争的范围大多限于一城一邑之内,未可遍及各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