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肺气肿的无创影像学测量进展.doc
肺气肿的无创影像学测量进展
江杰1 陈虹2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重庆,400016)
【摘要】肺气肿为呼吸系统常见病,是一种以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永久性扩大,伴肺泡壁破坏及肺弹性收缩功能障碍为特点的进行性损坏性疾病。因而早期诊断对于肺气肿的治疗及预后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影像学角度分别以X线、CT及MRI三方面对比研究肺气肿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关键词】肺气肿;X线;CT;MRI
【Abstract】Emphysema is a kind of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 It is a progressive damage disease which performs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permanent expand of distal terminal bronchi gas cavity ; the failure of Alveolar wall and elastic systolic dysfunction of pulmonary . So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emphysema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will contrast to research and diagnosis the imaging appearances of emphysema from the images by X-ray, CT and MRI respectively.
肺气肿是一种以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永久性扩大,伴有肺泡壁破坏及肺弹性收缩功能障碍为特点的进行性破坏性的疾病,表现为肺膨胀过度和通气障碍。按累计肺小叶的部位,可将肺气肿分为小叶中央型,全小叶型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型三类。目前对于肺气肿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分级主要依靠肺功能检查(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PFT是通过测定整个呼吸道(包括口腔、气管、大支气管)的气流量来间接反映肺功能状况。然后大量国内外研究均表明,肺功能对于肺气肿的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分级方面敏感性均较低,对于病患的治疗及预后均非常不利。本文将从影像学角度对比分析肺气肿的早期诊断及分级标准,以寻找一种更好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及科研。
X线检查在肺气肿诊断中的应用
肺气肿的胸部X线表现为:肺部透明度增加,肺纹理稀疏,肋间隙增宽,纵隔向健侧移位,病侧横隔下移,并常伴有肺大泡出现,侧位片可见胸骨后透亮区增宽。Maki DD[1]等将肺气肿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定义为:把每侧肺各区肺气肿程度的分级标准定为4级。0级:胸片显示正常,局部无肺纹理缺乏区;1级:轻度肺气肿(肺区内肺纹理缺乏区面积占肺区面积小于25%);2级:中度肺气肿(肺区内肺纹理缺乏区面积占肺区面积25% ~75%);3级:重度肺气肿(肺区内肺纹理缺乏区面积占肺区面积75%以上)。
作者简介:江杰(1987-),男,硕士,
研究方向:肺癌,肺气肿
通讯作者:陈虹(1967-),女,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非小细胞肺癌及COPD。
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委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编号:cstc2012gg-yyjsB10002)。
X线胸检查可以反映肺的形态结构和通气功能等变化,并能较好地反映胸廓的改变,早期和轻度肺气肿一般无明显的异常征象,待致胸片上出现明显,病变大都已属晚期,预后不
CT在肺气肿诊断中的应用
随着1969年Hounsfield成功设计出CT,并于20世纪80年代初被作为一种新的影像学技术应用于肺气肿的研究,人们对肺气肿的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及诸多弊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过去几年,计算机断层扫描(CT)[2]以其相对较高的分辨率,对于重叠结构的有效删除,较高的信噪比,正逐渐成为一种最前沿的影像学检查而成为临床热点。
2.1 HRCT(High Resolution CT),即高分辨率CT在肺气肿检测中的应用
HRCT[3] 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显示常规胸片及普通CT无法显示的细微病变,其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常规胸片。目前国际上常用HRCT视觉评价方法对肺气肿的严重程度和累及范围进行评估,4级,01级为直径 5 mm的低密度区,2级为直径 5 mm 和直径 5 mm的低密度区共存,3级为弥漫性较大的低密度区,4级:病变占单侧肺野不足25%为1级;大于25%且小于50%为2级;50%到75%为3级,5%为4级[4,5]。
赵亚春等[6]将40例肺气肿患者的HRCT形态学表现及分型与肺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HRCT显示肺气肿形态学表现为: 正常型1例, 2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