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4中考文言文考点梳理.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中考文言文考点梳理

中考文言文 考点梳理 与解题指导 考点设置 1.重点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的含义; 2.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典型文言语句的翻译; 4.结合文言语境对文句、文意的理解与判断; 5.分析与综合:概括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6、初步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三、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文意理解: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分为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和评价两大类。前者有领悟文章内涵,概括文章记叙的事情、人物品质或文章观点,简要分析文章内容;后者主要为评价作者观点(把握关键句:开头总起句、结尾总结句、中间过渡句、文中描写事物(人)特点句,议论揭示主旨句等,体会理解这些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从而把握材料的主旨、结构、艺术特色、启示等)。 中考题解析 方法步骤: 温馨提示 1、 初读材料,整体把握时:不忽略材料提供的注释、注音及出处,弄清材料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或者阐明了什么观点,抒发了什么情感。 2、在答题时应依据试题要求,要联系上下文,透过一事、一言、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透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阅读训练1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三人越谷》) 1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1) 顾见猛虎 (2) 不待告跳 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 19.对于文中提到的三个人,他们的“势”分别是指什么? 训练2:按解题步骤自学(甲)、(乙)两文并翻译,翻译时注意调动旧知 甲:久雨屋漏,一夜数徙床,卒无干处,妻儿交诟。迂公急呼匠葺治,劳费良苦。工毕,天忽开霁,竟日晴朗。 公日夕仰屋叹曰:“命劣之人!才葺屋便无雨,岂不徒耗工费也?” 乙:或人命其子曰:“尔一言一动皆当效师所为。”子领命,侍食于师。师食亦食,师饮亦饮;师嚏,生不能强为,乃揖而谢曰:“吾师此等妙处,其实难学也!” 提醒:“数”“卒”“毕”“叹”“才”“岂”“命”“或”“谢”“其”“之”“而”等字词的解释在教材中都接触过,要准确把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一夜数徙床( )②竟月晴朗( )? ③皆当效师所为( )④生不能强为(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命劣之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B、或人命其子曰 或异二者之为 C、乃揖而谢曰 环而攻之而不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领命侍食于师,师食亦食。 4、可笑的故事,如果仔细体会,往往又蕴含深刻的道理。你认为这两则故事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联系实际,说说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 多次 整月 效仿 勉强 C (儿子)遵循父亲的吩咐侍候老师吃饭,老师吃,他也吃。 甲:做事不能目光短浅,要未雨绸缪,做到有备无患。 乙:学习不能只注重形式,舍本逐末,要注重学习内容。 ● ● ● ● ● * * 1.选择题型;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用法和意义); 3.翻译重点句子; 4.理解文段内容填空; 5.开放性试题。 中考文言文怎样考 一、文言实词 一词多义辨析 在古今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文言文以单音词为 主,多义现象更为明显。掌握词语的不同意义并能根据语言环境确 定词语的意义,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 【复习方法】 ①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 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一定要打破课与课的界 限。 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能结合一般的语言习惯,掌握一 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如,因词性不同,感情色彩的不同,所形容或 所表现的对象性质的不同都可能形成词义的差别,或者同一个字读 音不同意义也会不同等。 通假字辨析 通假字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简称。通俗地说,古字 通假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使 用的现象。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 初中阶段只要大家能够辨析通假字即可。 【复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中考篇目中有40个左右通假字,且大部分在小注中有解释,复习时可以集 中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古今异义辨析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的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词义或者扩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