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点15 古文阅读课件.ppt

201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点15 古文阅读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点15 古文阅读课件

考点15 古文阅读 考点队列 2009年考试大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⒈理解B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⒉分析综合C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温馨提示 方法总结 (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察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文言实词知识来解决实际阅读问题的能力。 ⒈牢记实词考察点: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偏义复词 通假 ⒉解题方法: ①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词义。例如: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东家杀豚何为?曰:欲啖汝。 解析:“信”做“的确”讲;“啖”做“给……吃”讲。 ②语法分析法:根据词语在语法功能上的作用来推断词义 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宣王好射,说人谓己能用强也。解析:第一处应为动词“尊重”,第二处应为“老人”;因为”使用“后应跟宾语,所以解释应为”强弓“。 ③结构分析法;根据语句中特殊结构来推断词义。 例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得以自资 《颜氏家训》。 解析:“树之以桑”应为“以桑树之”,所以“树”应为“种植”;“自资”应为“资自”,所以“资”应为“帮助”。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⒈掌握虚词的一般用法;牢记兼词“焉”;注意特殊用法(而 以 则 因 所 若 乃 焉 与 其)。 ⒉解题方法: ①辨明虚实: 例如: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解析:根据语境“以”作动词“带领、率领”讲。 例如:敛资财以送其行。解析:连接“敛”和“送”两个动词,且“敛”的目的是“送”,所以“以”是连词。 例如:失其所与,不知。解析:根据语境“与”做动词“结交”“交好”讲。 例如:日与子弟角,无不胜。解析:与“子弟”连接且在动词“角”的前面做状语,所以“与”是介词。 ②分析位置:虚词的位置不同表明了它不同的语法功能,所以根据位置可以确定用法。 例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解析:“之”在“臣”与“壮”之间,而“臣壮”这一主谓结构在该句中做状语,所以“之”的作用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解析:“之”在宾语“句读”和谓语“不知”之间,所以“之”的作用是提宾。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⒈牢记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谓语前置)固定句式。 ⒉方法总结: A、 判断句、被动句从结构特征上掌握 判断句:⑴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⑶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②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臣本布衣。⑥且相如素贱人。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⑹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 被动句 ⑴用“为”或“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⑵用“被”表被动“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⑶用“见”或“见……于……”表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⑷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不能容于远近。”“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⑸无标志被动句。这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