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检测: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检测: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检测: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二单元 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 考点 题号 “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2、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5、6 宋明理学 7、8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9、10 古代中国的科技 11、12、13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14、15、16、17、18、19、20 综合 21、2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有位史学家这样评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下列各项中,“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  )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 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因势利导”“借助权力”等关键词,由所学知识不难看出符合法家的思想。 2.(2012湛江二模)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此人可能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解析:B 该思想家辩证地看待“直”与“屈”、“巧”与“拙”、“辩”与“讷”等概念,符合道家思想特征,故答案为B。 3.(2012威海一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归纳概括能力。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私学的兴起反映了“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的转变,②④不符合题目要求。 4.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解析:D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根据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董仲舒认为,人富贵了就容易“骄”“暴”,贫穷了就容易“忧”“盗”,如何使富贵者不“骄”“暴”,贫苦者不“忧”“盗”呢,唯有“调均之”,才能“上下相安”,达到天下大治。故D项符合题意。 5.(2012马鞍山质检)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  )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解析:C 根据“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可知,题干评述的是董仲舒,他提出“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开始将儒学神秘化和宗教化,故选C。 6.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解题的关键是对“士人政府”的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标准,士人政府形成。 7.广东第一大儒陈白沙说“专求用力之方,亦卒未有得。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请据此分析,陈白沙的学习方法主要是(  ) A.格物致知 B.经世致用 C.重视实践 D.致良知 解析:D 材料反映了通过反省内心得到真知,这是致良知的学习方法。 8.(2012琼海一模)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解析:B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的伦理道德而非自然,故A、C两项排除。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由题中“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可知B项符合题意,D项与材料无关。 9.(2012年北京文综,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 A.顾炎武《天下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