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 教师文档:附录三 高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课文例释 Word版缺答案].doc

2015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 教师文档:附录三 高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课文例释 Word版缺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 教师文档:附录三 高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课文例释 Word版缺答案]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大钳子。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剑阁高峻崎岖、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品德高尚的人好学并且每日都反省自己,那么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上不会出现过错了。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来”,可不译。 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飘飘然,好像超越尘世,长出羽翼飞升成仙。 ②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赤壁赋》)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是比蓼蓝更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 一天之内,同一间宫殿之中,气候却不一样。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如果不停地雕刻下去,即使是金属石块也能雕刻成艺术品。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扣舷而歌之。(《赤壁赋》) 敲着船舷唱起来。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我曾经整天整天地思考。 ③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我小心翼翼地起来。 7.表示因果关系。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赤壁赋》) 耳朵听到了才成为声音,眼睛看到才成为颜色。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久久地伫立等待,盼望着皇上宠幸。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老奶妈曾经对我说:“这地方是你母亲曾经站立过的。” 与 (一)介词。 1.和,跟,同。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沛公驻军霸上,没有和项羽见面。 2.给,替。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陈涉年少的时候,曾经受人雇佣替别人耕种。 3.比,和……比较。 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跟你相比,年龄谁大谁小? (二)连词,译为“和,跟,同”。 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鸿门宴》) 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 我和客人一起划着小船在赤壁之下游玩。 (三)动词。 1.给予,授予。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这里有一双玉斗,想赠予亚父。 2.结交,亲附。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结为一个整体。 3.参加,参与。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晏子治东阿》) 东阿是你的东阿,我不再参与那里的事情了。 (四)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这恐怕该责怪你吧? 其 (一)用作代词。(注:作代词时代第几人称要分清;代人称还是物主要分清;单、复数不用分)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教他。 ②其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 它的规格比起以前的稍有不同。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得名。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秦王贪图繁华奢侈,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庭。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因而不能够极尽游览的快乐。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既其(他们)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等到他们出来,就有人责怪那个最先想出来的人。 ②其文漫灭,独其(其中)为文犹可识。(《游褒禅山记》) 那个碑文磨灭不清,只是其中的字迹依稀可辨。 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洞的尽头。 ④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在那之后便叫它褒禅。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唐代的僧人慧褒当初在这里建屋定居。 ②距其院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