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经部、史部、类书、丛书、辞书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四书五经” (一)《周易》 ——玄妙的阴阳八卦 《周易》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卦辞与爻辞是经文,称为《易经》,后人对卦辞和爻辞进行说明、解释的文字叫做传文,称为《易传》。现存的《周易》10卷,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 它分“典”、“谟”、“训”、 “诰”、“誓”、“命”六体。 “典”,主要记载当时的典章制度;“训、诰”,包括君臣之间、大臣之间的谈话和祭神的祷告辞;“誓”,记录了君王和诸侯的誓众辞;“命”,记载了帝王任命官员、赏赐诸侯的册命。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杨天宇著《仪礼译注》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等诸多方面,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九)《孝经》 书名来自于“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论述“孝道”著作,今本18章,一般认为成书于先秦。全书以“孝”为中心,“孝”为所有德行的根本,集中论述了儒家“孝道”,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殿军之作。 中国文化的一个明显特点:崇古重史。 “以史为鉴,以古为镜。 史书类别: 1.依据体裁,可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三大类; 2.依据记述的内容,可分为正史、实录、政书、杂史和传记等类。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 利用文字记载历史,始于古代史官。《吕氏春秋·先识》说:夏桀无道,太史令终古劝谏无效,弃而奔商。 夏、商、周三代的史官,负有双重使命,一方面,他们掌管天文历法、祈祷、祭享、贞卜等活动;另一方面,他们又负责记录时事、起草文书、保管典籍等工作。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西汉。司马迁以后,随着史学地位的逐步提高,史官执掌分为二途,一则仍称太史,执掌天时星历,隶属太常,此后逐渐发展为司天台、司天监,至明清两代为钦天监。一则开始以别职而专任史事。 中国史学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来自中华民族“察古而知今”、“鉴往而知来”的自觉意识。《易经》早就告诫人们要“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易·大畜》)。 编年体: 按照年月日的时间顺序记载 历史事迹的史书体裁。 《春秋》 《资治通鉴》 纪传体: 即所谓“正史”,以人物为中心记载历史。 开其先例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纪事本末体: 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的史书体裁。 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 史评:包括史书评论和史事评论。 王夫之《读通鉴论》刘知己《史通》 政书: 记录典章制度的史书。包括通史式政书和会要。 杜佑 《通典》郑樵《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 苏冕《唐会要》 实录:忠实记录帝王言行的史书,由汉代“起居注”和“日录”发展而来。 汉武帝时《禁中起居注》 杂史: 内容杂然并陈,一般只记一事始末和记一时见闻,或只是一家的私记,带有掌故性质的史书。多出于私家著述,没有拘束,有闻必录,所遇必钞,保存了许多珍贵而有价值的史料。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唐代吴兢《贞观政要》 别史: 官定正史之外,有体例、有组织、有系统的史书。始创于宋朝陈振孙。 野史: 稗史: 古代稗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采录民情供统治者参考,所以后世一般称杂记闾巷风俗、遗文旧事的史书为稗史。 清朝《宋稗类钞》,近代《清稗类钞》 也有把“野史”泛指为稗史的。 传记: 汉代刘向《列女传》 南朝慧皎《高僧传》 二十五史简介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一、类书 唐欧阳询等《艺文类聚》卷二十一《人部》五《交友》(摘录): 《周易》曰:二人同心,其义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又曰: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毛诗》曰: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也。又曰: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又曰: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移于乔木。又曰: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又曰: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礼记》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孝经》曰: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 《论语》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又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又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家语》曰:行循而名不彰,友之罪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届愚公移山使用.ppt
- 2018级现代文阅读练习0526.doc
- 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4课生产与经济制度课件.ppt
-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0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课件.ppt
- 2018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3第2单元铝土矿到铝合金课件.ppt
-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1讲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课件.ppt
- 2018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9章算法初步统计与统计案例第4节相关性最玄乘估计与统计案例教师用书文北师大版.doc
- 2018高考语文专题练案18 Word版含解析.doc
- 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企业与劳动者课件.ppt
- 2018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64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