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中药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与应用
微丸是指直径不超过2.5mm的小型球状口服剂型。微丸具有流动性好,释药稳定、均匀等特点,微丸剂型已经广泛用于西药缓控释制剂中,但由于中药提取成分复杂、剂量大、易吸湿和粘连等,中药微丸制剂的制备与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下面就从微丸的特点、种类、制备工艺及辅料等几个方面,阐述微丸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1 微丸的特点
1.1 不同释药速度的微丸组合获得理想释药速度 近年来中药复方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由于其成分复杂,理化性质差异大,导致水溶性药物与脂溶性药物的释药速率不一致。宋洪涛等[1]以舒胸片为模型药物,将药材精制后制成微丸,然后用三种PH依赖性包衣材料包衣后混合装入胶囊,经测定处方中主要成分释放度无显著性差异,达到了理化性质不同的各成分缓释的同时可以同步释放的目的。
1.2 提高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刘旭海等[2]制成蚓激酶微丸剂改善了博洛克胶囊内的药粉吸湿性强、存放时易导致胶囊变脆而破损等缺点,将其改制成肠溶微丸胃溶胶囊以后,胶囊内容物从粉末态改变成微丸,减少了药物表面积和吸湿性,制剂的稳定性增加。
1.3 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减少服药次数 何兰茜等[3]元胡止痛糖衣片改为元胡止痛微丸胶囊剂后,减少了服量,元胡止痛微丸胶囊前处理工艺和片剂一致,其服用量减少在于改剂后成型的辅料用量比片剂辅料用量少,提示微丸剂的载药量高于片剂。
1.4 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基于微丸比表面积大、溶出速度快、释药均匀稳定、可靠等优点,程兰等[4]将愈风宁心片改制成愈风宁心微丸,两者的溶出度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愈风宁心微丸较愈风宁心片溶出快。
1.5 增加临床适用的新剂型 王征等[5]针对临床用于治疗各种血栓疾病的重组水蛭素在剂型上仅有注射剂, 不能满足临床用药多样化要求的不足, 将重组水蛭素研制成肠溶包衣微丸, 使患者用药方便, 可自行给药。
2 微丸的类型
根据释药性质不同,微丸可分为速释微丸和缓控释微丸,其中缓控释微丸包括骨架型、膜控型和膜控-骨架型微丸。传统中药小丸制剂多为速释微丸。
2.1 速释微丸
微丸作为剂量分散型剂型,普通微丸与传统中药小丸多属于速释微丸,通常由药物与普通辅料(淀粉、微晶纤维素)混合,或加入一定量的崩解剂及表面活性剂制备,其释药速率较快,30min释药不得少于70%,中药浸膏所含成分复杂,,吸湿性强,易发生黏连,口感较差,将中药制成圆整的微丸,通常需进一步包衣,以保证中药的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李丹等[6]采用挤出滚圆法以微晶纤维素和合适的粘合剂并在处方中加入泡腾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制备了复方丹参速释微丸, 结果显示微丸中冰片的溶出效率增加, 各指标成分基本达到了同步快速释放。
2.2 缓控释微丸
2.2.1 骨架型微丸
药物与骨架材料混合而制备的微丸。常用骨架材料包括疏水性骨架材料如可加热熔融的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硬脂醇、蜂蜡及其他脂肪酸的甘油脂类;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如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脂的衍生物;以及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等凝胶骨架材料。骨架微丸制备简单,成本较低,无需溶剂及包控释膜,随着新辅料的应用,骨架微丸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陈大为等[7]利用挤出滚圆法以乙基纤维素和硬脂酸等疏水性材料为骨架, 微晶纤维素作为赋形剂, 制备了灯盏花素缓释微丸, 微丸释药12h后几乎保持完整, 骨架溶蚀速度较慢, 达到缓释作用。
2.2.2 膜控型微丸
膜控型微丸由丸心与芯外包裹的薄膜衣两部分组成,由于丸心及包衣膜的组成不同,药物的释放有多种释药机制。
常见释药机制有[8-11]:(1)药物通过连续的包衣膜的溶解/扩散;(2)包衣膜中增塑剂含量较高时,在膜内形成通道,并在此通道内形成连续相,如果药物在增塑剂内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药物通过通道释放出来;(3)药物通过制孔剂作用形成的通道扩散;(4)膜内外的渗透压驱动的释放。
HoHO 等[10]提出了一种微丸结构, 采用pluronic F-68 先制备硝苯地平固体分散体, 然后将其包在空白丸芯表面作为内层药物层, 中间层采用乙基纤维素水性分散体包衣以控制内层药物的释放速率, 外层再包上硝苯地平固体分散体作为药物速释部分. 通过调节固体分散体中硝苯地平Pluronic F-68 的比例, 以及中间层EC 衣膜的厚度来调节药物在两层衣膜中的释放行为。
由于包衣控释的灵活性,近年来膜控微丸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对于结肠部位释药的适用性,膜控微丸称为结肠靶向的最佳剂型之一[13]。
2.2.3 膜控与骨架技术相结合制备微丸
膜控-骨架型微丸芯通过包衣制备的微丸,其释药行为取决于骨架材料和包衣材料的性质。Sousa等[14]考察了丸芯骨架材料和衣膜材料对微丸中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 衣膜材料是控制药物释放行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