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奥秘》概念教学四环节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奥秘》概念教学四环节摘要:教学物质的组构成,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以学生已有认识和经验为基础,合理地构建认识物质组构成的学习程序,形成从渗透关注、逐步形成、实践应用到持续发展的教学线索贯穿初中化学教学始终。
关键词:化学教育;物质构成;元素;分子;原子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2)08-0046-03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的五大核心主题之一,元素、分子和原子是本主题教学中的核心概念。要使学生掌握这些概念,实现在宏观与微观两个世界间自如地认知穿越,需要我们化学教师在整个初三学年都有整体规划。
一、了解学生基本学情
(一)了解学生基本学情的途径
1.联合进行问卷调查
联合本学校的化学教师举行一次备课组活动。根据小学科学和初二物理教材的内容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联合制定问卷。通过选择、判断和简单的填空,共20道小题,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元素、原子、分子知识的知晓程度。
2.适时组织主题班会
在开展教学前,利用化学课召开一次化学主题班会。主题为“你知道元素、分子和原子吗”?通过漫画、游戏、竞赛等形式对学生知晓这些知识的程度进行摸底调查。利用特殊的化学主题班会,既了解了学生对学前概念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恰当利用QQ沙龙
信息和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QQ,很多班级也有自己的QQ群。在开展教学前可以利用周末举行一次QQ群内的主题探讨活动,围绕“你知道元素、分子、原子的哪些知识”进行探讨。同学们可以在QQ群内畅所欲言,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这样的方式能极大地提供一个让学生有“胆量”发言的平台,活跃气氛的同时又能有效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同时,QQ群内的探讨也给了学生一种积极的引导,网络是工具不是玩具,我们应该合理、正确的使用网络。
(二)学生获得基本认知的途径
1.从日常生活中获知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已从日常食品的包装袋、课外书、网络、报纸、电视广告、科普节目、人们的茶余饭后关于健康的谈资以及各种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中渐渐熟悉了元素、分子、原子等词语。例如广告语涉及的“不含磷铜”、“食用加碘盐”、“加铁酱油”、“高钙牛奶”和“无磷洗衣粉”、“无汞电池”等,同学们已经非常熟悉。
2.从科学学习中获知
在小学科学课上,有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消失的实验。小学科学通过实验告诉学生:这些东西里面有很多的分子,我们肉眼看不见。同时也会简单地介绍物质的化学表达式,如H2O表示水。
3.从物理学习中获知
在初二物理《分子》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到“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在《从宇宙世界到微观物质》中学生知道了“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以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等”。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学生也知道了,“物体摩擦后,由于电子的转移,摩擦物体的双方分别带上了正电和负电”。在初三物理《内能》的学习中,学生知道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学生已有的前科学概念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虽然这些前概念有些是不完整的,甚至还有些是错误的,但是在初三化学几乎每节都要面对的概念学习中,不容忽视。充分利用前科学概念,以此为教学起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同化,促进前科学概念的正迁移,促使概念的转变与形成。
二、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进行教学
(一)利用学生对分子的了解认识分子
学生已经知道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空隙;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在教这部分知识时,主要是唤起、巩固、应用、拓展学生已有知识。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已经知道的知识来解释实验和生活中的现象,在分析和应用中复习已经知道的知识。也可大胆地让学生利用身边和化学实验室的药品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分子的相关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比如用酒精和水混合来证明分子间空隙在初二物理中已经做过,我自己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先加酒精再加水和先加水再加酒精的对比实验加以拓展。同时引导学生采用玻璃杯、糖、筷子等身边的物品设计实验来证明分子间存在着空隙。对于“物质由大量的分子构成”这个从化学角度看并不正确的观点,则在一开始就向学生渗透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包括分子、原子、离子,通过系统地学习,无形中慢慢纠正学生已有的错误认识,并从化学角度建立正确的概念和认识。
(二)利用学生对原子的了解认识原子
学生既然在初二物理中已经知道原子的发现史并初步了解了原子的内部结构。那么在进行原子教学时重点可以放在以下方面:哪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通过水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于科学发展观科学性思索.doc
- 关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方法探析.doc
- 关于老年人心理护理问题及技巧研究.doc
- 关于职业中专心理健康教学问题探析.doc
- 关于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有效课堂评价标准思索探索.doc
- 关于职业教育机构虚拟实训环境建设几点思索.doc
- 关于苏教版化学必修栏目功能开发思索.doc
- 关于英语诗歌教学一些思索.doc
- 关于营林生产改进对策研究.doc
- 关于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研究及探析.doc
-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东省历史中考习题真题研究).ppt
-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广东省历史中考习题真题研究).ppt
-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广东省历史中考习题真题研究).ppt
-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广东省历史中考习题真题研究).ppt
-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广东省历史中考习题真题研究).ppt
- CECS194-2006 聚苯模板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筑工程图集 conv.docx
- DB22_T2941-2018_种鹅场小鹅瘟净化技术规程_吉林省.pdf
- DBJ13-63-2005 钢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规程 conv.docx
- DB22_T2942-2018_朝医辩象规范_吉林省.pdf
- CECS156-2004 合成型泡沫喷雾灭火系统应用技术规程建筑工程图集 conv.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