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六大到十七大(2002至今)-科学发展在路上
十六大到十七大(2002至今):科学发展在路上承接着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同时也面临着多年遗留下的新社会矛盾与难题,中国终于到了必须寻求一条新发展路径,确立一种新的理论体系,探索一个新的改革模式的时刻,这些客观要求与时代呼声,最终促使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顺应民意、遵循时代呼声,开始了新发展阶段的探索。这就是起于2003年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总目标的中国发展新阶段的开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2年):我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辞海》中对该词汇的解释是:“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所确立的宏伟奋斗目标,从“解决温饱”到“更加宽裕”,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的在认识上的飞跃。
图表说明: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的这一战略构想写进了大会的报告中,作为我们党和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并且把第三步目标实现的时间进一步确定为21世纪中叶。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把贫困的中国建设成小康的中国。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时,提出了著名的“小康”概念。在后来的谈话和讲话中,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小康目标,从而使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逐渐清晰、具体和完整。1987年4月,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发展,全面阐述了他的小康社会建设构想:“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万元户、专业户……怀着对小康生活的憧憬,全社会创造活力涌动起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了更多人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机遇。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十六大把六个“更加”的总体目标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四个方面进一步具体化,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更具可操作性,从而给人民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这在实践中起到了动员人民、鼓舞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用。十六大对小康社会的规划,继承了邓小平小康社会的思想,同时又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的思想。这种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明确提出了生态建设的任务;第二,把民主法制建设上升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来认识,不仅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拓展了广阔的空间,而且丰富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第三,对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更加具体和更高的要求。
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在2000~2010年的十年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努力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生产成本上涨、“非典”疫情、包括冰雪、大地震、泥石流等在内的罕见灾害,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建设与自然环境保护态势良好。全国及各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12月19日发布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80.1%,比2000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方面: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的实现程度都有较大的提高。
科学发展观(2003年):我国发展新阶段的发展观和改革观
2003年春夏之交,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凸显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