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诗直译加注释策略研究
唐诗直译加注释策略研究内容提要 文章以名家的唐诗译文为例,对比意译和直译的特点,说明唐诗翻译上可采用直译加注释翻译的方法,来传递诗词原作者的所要表达的意境与神韵。进而,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应采用直译加注释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诗词翻译 直译 异化 归化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2)04-0181-03
如何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国唐诗,一直存在着意译(free translation)与直译(literality)、归化”( alienation)与“异化”(adaptation)的不同主张和争论。概括而言,“归化”要求向目的语(TL:target language)读者靠近,采用目的语读者所表达的语言符号,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则要求译者向作者靠近,使用相应于作者的源语(SL:source language)的语言符号来传达原文的内容。我认为,若要保持唐诗的“原生态”因素,直译是“第一位的”,是优先选择的。但对于目的语读者,往往会产生跨文化的困惑,如果加注释翻译,就可以对唐诗直译的某些不足加以补救并使之完美。
直译(即“异化”)的主张,在实际的唐诗的翻译操作中,往往又很难向目的语读者传递中国诗词文化完整或比较完整的信息。究其原因,是早期外国学者翻译中国诗歌时,大多受其汉语(唐诗的源语)修养与文化差异限制。虽然他们易于发挥母语(目的语)优势,但在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词语理解和意境体味方面,往往会发生错位与扭曲;在译诗外在形式上,也具有明显向目的语归化的倾向,致使其读者所读到的,往往是一种被改造过的或“再创作”的所谓中国“唐诗”,难免远远的离开了它的“原生态”。因此,向外国读者宣介中国古典诗歌的任务,注定应该落在中国人自己的肩上。
西方翻译理论的一个核心,是“翻译等值”。似乎在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一对一对称等价的表达方式。在西文之间,或许能够达到“等值”,而在文化差异巨大的东西方语言之间,就不会有那种“幸运”了!于是,许多翻译理论指出了“原著的不可译现象”。 闻一多先生讲唐诗的英译时曾指出:中国诗的文字,是一种紧凑到了最高限度的文字。“像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就像印象派画家用色一样,让字和字自己去互相融洽,就象画家把颜色一点一点摆在画布上,使其互相辉映。这样达到的色彩就特别丰富,效果就特别理想。但这样一来,中国诗更不能译了。闻先生又言“浑然天成的名句,它的好处太玄妙了,太精微了,是禁不起翻译的。你定要翻译它,只有把它毁了完事。”(郭沫若全集?唐诗杂论?英译李太白诗)。邵红杰也提出了五种不可译性。其实此均为言其难也,并非某些诗句绝对不能译出,只不过以译者不同而表达各异,因读者不同各有体味罢了。其实绝大多数的原著仍为基本“可译”的,在翻译过程中,允许也能够采用灵活变通的方法、手段,以便达到直译原著之目的。鲁迅先生认为,翻译的宗旨应是“宁信而不顺!” 也就是这个意思。
直译中国古典诗词,除了遵守翻译的基本原则之外,还必须把握一定的技巧,并附加简要贴切的注释,以便阐释原诗的典故和难懂词语。
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结构,多数以意象的铺列与组合而形成,多数情况下甚至不用或少用连接词语,以便营造出充满诗意的艺术氛围和境界,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思。作者以为,对“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等名句,宜尽可能采用对等直译的手段,将意象组合如法排列,以便让读者直接去体味和感受原诗的意境。但是,中国诗词意象用语,相对于西方文字来说,又过于复杂。在同义词的词与词之间还存在着词义上微妙的差别,形成令读者体味和感受大不相同的意境。如月亮的同义词就有,明月、皓月、冰轮、玉壶、玉兔、婵娟、蟾宫、蟾蜍、广寒宫……等等,如果在英译中,一概用The moon,The lunar Artemis 或Phoebe来对等表示,其诗意便会大打折扣,有碍于传递中国文化形态和神韵。所以,在翻译诗中之月时,宁用bright moon, bright white moon, ice wheel, jade kettle, jade rabbit, Guang-Han palace……等对于英语来说具有异国情调的词汇来直接表示,然后再加以注释。实际上,就是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许多时候在咏读古诗时,也是需要查看注释才能读明白的。
直译中国古典诗词,除了必要的翻译理论和一些基本原则之外,还必须把握一定的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特别是附加简要注释的方法和技巧,以便明白地阐释原诗的典故和难懂词语。如:“但使龙城飞将在”(王昌龄);“六龙回日之高标”(李白);“三顾频烦天下计”(杜甫);“宛转蛾眉马前死”(白居易);“报君黄金台上意”(李贺);“隔江犹唱《后庭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