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名篇选读.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论名篇选读

古代文论名篇选读 第五讲 ——第四章 明清诗文理论 第四章 明清诗文理论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谢榛、王世贞与前后七子 第三节 袁宏道与公安派 第四节 竟陵派 第五节 王夫之 第六节 叶燮 第七节 王士禛“神韵”说 第八节 沈德潜“格调”说 第九节 袁牧“性灵”说 第十节 姚鼐与桐城派 第十一节 浙西派与常州派词论 附 录 明清诗文理论选注 第一节 总 论 一、明清诗文理论发展概况 1.明代诗文理论 2.清代诗文理论 二、明清诗文理论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1.诗文发展观:文学复古与创新 2.诗文本质论:文学家必须熟悉生活 3.诗文特征论:意象与意境 4.文学构成轮:情与景,义理、考证、文章 5.诗文创作论:理、事、情与才、识、胆、力 6.诗文风格论: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7.诗文鉴赏论:贾胡辨宝与音律风趣动人 一、明清诗文理论发展概况 明清时期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到清宣宗曼宁道光二十年(1840)历时472年。统治者激励鼓吹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大兴文字狱。在文学领域,各种流派层出迭现,将我国文论推向成熟,产生了一些带有总结性的文学著作。 清代前期是中国诗文理论的总结时期,明代是这一总结的准备阶段。 1.明代诗文理论 明初诗文,以宋濂、刘基、高启等为代表。 1)宋濂:浙江人,入明后官至侍讲学士知制诰,被朱元璋“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有《宋学士文集》。建立了“文道合一”的文学观。“明道之谓文,立教之谓文,可以辅俗化民之谓文”,提倡广义之“文”,强调明道致用,宗经师古,注重实际,讲究事功。宋濂推崇圣贤之道为至高,圣贤之文为至上,故其论文以宗经为归,以师古为法。 2)刘基,字伯温,浙江人。元末进士,后投朱元璋,对其军政策略多有建树,故朱元璋称其为“吾子房也”。有《诚意伯文集》。在文学上,他认为文学是情志的反映,重视古代盛世的雄伟之文,肯定志不得舒的怨刺之诗。反对温柔敦厚的诗教,主张诗可以怨刺讽誡。对当时以理学家为正统的文论思想,产生了冲击和批判。 3)高启,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入明召修元史,授户部侍郎,坚辞不受。被朱元璋杀害,有《高太史大全集》。高启在政治上不与封建统治者合作,同情人民疾苦,后被毛泽东同志举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重视诗的内容和体制、风格的多样化。他在《独庵集序》中说:“诗之要:有曰格,曰意,曰趣而已…….”高启提出的三要以“意”即诗的内容为中心的。(“三要”说) 三杨“台阁体” 明王朝,一种以歌功颂德、粉饰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