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透穴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刺透穴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案

针刺透穴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案【关键词】 针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临床报道 马某,男,60岁,自述视物双影26天。患有:糖尿病9年。查体:T:36.3℃,P:72次/分,R:20次/分,BP:135/85mmHg。神志清,语言利,左上睑下垂,左眼外上斜视,不能内收及向下运动,两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存在,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空腹血糖7.8mmol/L,尿糖阴性。头CT未见异常。眼科会诊诊断:左动眼神经不全麻痹伴左滑车神经麻痹。该患曾经在他处口服、静点营养神经药物,无明显疗效。故在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选穴,主穴取阳白透攒竹、阳白透丝竹穴,直刺睛明,四白,瞳子髎,合谷、足三里。操作时,患者取坐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华佗牌29号1.5寸毫针,平刺0.5-1.0寸,用搓针手法得气,标志为患者自觉麻胀感,然后应用飞针手法,催针行气,调整气血,使眼部自觉清凉为度,睛明穴直刺不提插不捻转,合谷、足三里补法。留针30分钟。30天为一疗程。结果:针刺3次后患者自感症状稍有所改善,13次后明显缓解,2次后基本消失。共治疗30次,患者复视消失,临床治愈。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临床较为少见,约占糖尿病合并症的0.4%-7%。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周围血管糖尿病性改变或糖代谢障碍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是可能因素。多数认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缺血缺氧以致变性。主要病理改变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管腔狭窄,加之糖尿病血液粘稠度增高,导致微血栓的形成或微血管闭塞,引起急性或亚急性血管原性神经病变。糖代谢紊乱可使山梨醇积存,肌醇合成减少,Na+-K+-ATP酶活性降低,使神经内环境缺氧,影响神经传导速度,从而导致结构损害。另外,糖尿病使组织器官非酶促蛋白糖基化,其终产物沉积于神经组织,造成髓鞘和轴索微管损伤,诱发神经损害。 动眼神经麻痹,属于中医“斜视”范畴,中医亦称“风牵偏视”、上胞下垂、睑废(《目经大成》)、雎目(《诸病源候论》)等。其病因是内有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瘀血阻络,外有风邪侵袭等所致。糖尿病患者患病日久会有肝肾亏虚、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内因,再感受风邪则出现本症。胃经循行于面部,如脾胃之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而随眼系入脑,导致斜视;又因肝开窍于目,肝主宗筋,肝与胆相表里,肝胆经气不利,经筋弛缓,也可导致复视。就近取穴,可激发眼部经气,活血通络,祛风散邪,以固目系;另一方面可调节脏腑功能,正如《灵枢·大惑论》所言,“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十二经脉或直接间接与眼相联,或有支脉经别“系目系”或源于或止于眼周,故眼周取穴可起到调节脏腑气血,疏通局部经气之功效。本例取用丝竹空、太阳、攒竹、四白、晴明、阳白这些局部穴位,并用透穴加搓飞手法,加强通经活络、疏散外邪,取合谷、足三里以调理脾胃、补益气血,进而起到补益肝肾之作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针刺时,使用搓、飞手法,他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大师张缙教授在循经感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如窦汉卿、泉石心及当代各针灸大家理论、经验,提出了张氏二十四式单式手法中的两种,搓针法是指进针之后将针向一个方向连续转动,如搓绳之状,实搓与虚搓相结合,用力要均匀。飞是在搓针的基础上,用拇、食指沿针柄由下向上旋飞,两指一捏一放,如飞鸟展翅之象故曰飞。进针后,使针进至穴处,待针下出现“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既为得气,再应用搓针法以催气。搓针时,右手拇、食指持针向一个方向转针,用力要轻灵,实转与虚转相结合,能实既实,能虚既虚,实搓既是轻转针体,虚搓既是搓摩针柄而针体不转,用力均匀,不可以使肌肉缠针。达到捻之不转、提之不出、插之不入、气满自摇的程度,再应用飞针法。飞针时,右手拇指指腹及食指一、二节挠侧持针柄,拇指向后食指向前,由下向上轻摩针柄,至针尾时两手分开,如飞鸟展翅之状,两指一捏一放,由针根部轻贴针柄向上飞旋,力度要均匀一致,使指感有如转针,但针体不能上提。力成螺旋式向上、向外,指法呈漏斗式下紧上松,重复操作飞法,至针下有清凉感为度。《金针赋》:“搓以祛病。”飞法具有催气、行气、增强针感的作用。此两者都说明应用搓法、飞法具有催气、行气、祛邪通经的作用。采取此种方法针对性强,效果满意。在临床操作中,如果取穴不准,进针角度、深度不正确,往往影响搓针得气的快慢及效果,进一步影响其他手法操作的效果及疗效。以上各功能综合协同起到调节脏腑气血功能,调畅气机,通经活络,濡养经筋的作用,使疾病康复。该病一般采用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疗程长,费用高,但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满意。本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效果明显,在20天左右即达到基本治愈,30天则完全治愈,较一般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大大缩短疗程,明显减轻患者痛苦,这进一步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