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常常发现好多学生面对提问不爱思考.ppt

可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常常发现好多学生面对提问不爱思考.ppt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常常发现好多学生面对提问不爱思考

* 曲问探幽 导思启智 ——浅谈课堂问题的设计 吴 娟 新课程已走进每座学校,它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开放性,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应重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可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常常发现好多学生面对提问不爱思考,于是便抱怨说:“哎,现在的学生真懒不爱动脑筋!”其实此时为人师者更应该从自身角度深思学生为何不愿思考。 歌德曾说过“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首先要有聪明的问题。”提问看来简单,其实有很深的学问。平庸直露的问题使学生恹恹欲睡,高深莫测的提问则弄得学生瞠目结舌。艺术高超的提问要求教师把握关键,有的放矢,所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教师不要直接捧出结论,而要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实际出发,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学生不能唾手即得答案,而要经过认真思考、推敲才能回答。提问要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紧扣教材的精华而设计,它闪烁着教学法机智的光辉,启迪教师教学的灵感,带来教学上的趣味,牵动学生的神经,使学生获得思考的欢乐。 比如在教《愚公移山》时,为了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作如下设计: 案例一:在解释“年且九十”的“且”字时,老师先不提“且”字,只是问:“愚公多大岁数了?”“九十”“九十多。”“将近九十”学生作了几种不同的回答。“究竟哪种说法对?”“将近九十”多数同学作了正确的回答。“有什么根据?”“书上说‘年且九十’。‘且’是‘将近’的意思。”通过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且”的词义,在紧扣遣词造句帮助学生消化课文的同时,比较深入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做到准确、严密、深刻。 案例二:讲解“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中“孀妻”和遗男,教师没有直接讲这两个词怎样解释,而是问:“这个小孩子也去移山,他的爸爸会同意吗?”学生沉思默想了一会儿,一个学生叫了起来:“他没有爸爸呀!”“怎么没有爸爸?”那个学生说:“他母亲是孀妻,孀妻就是寡妇。这个小孩子是遗男,他父亲去世后才生下来。所以他没有爸爸。”这样要解释的词义便有了着落。这一切看来似乎微不足道,其实与课文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不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训练学生思维推理能力。 *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