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史料介绍《新安客籍例案录》
第 頁 田野與文獻 第五十八期
24 2010.1.15
史料介紹 《新安客籍例案錄》
卜永堅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友人陳永海所藏的這本《新安客籍例案 《新安客籍例案錄》的「新安」,是指清朝
錄》,有一段比較特別的文本歷史,須首次交代 廣東廣州府新安縣,即今深圳、香港地區;「客
一下。 籍」指清朝科舉制度內一項特殊的生員名額,為
這本《新安客籍例案錄》,有嘉慶十五年 新安縣內非土著人士而設立,把「新安客籍例案
(18 10 )序,可知寫成於是年,鄧超然序言「編 錄」翻譯成現代中文,相當於「新安縣非土著人
成案錄,付之刻版」云云,可知原本應該是個刻 士爭取設立『客籍』生員名額的文件彙編」。要
印本,但現在這個版本是個鈔本,是陳瑞光於民 了解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須從清朝初年沿海地
國十七年(1 9 2 8 )編纂的鹿頸村陳氏族譜的附 區的「遷界」政策談起。
錄,陳永海將該附錄之影印本交給筆者。附錄內 清朝自順治十八年(1 6 6 1 )起,為圍堵台
還有〈建築箝口河橋呈省長稟〉(民國十七年 灣鄭氏勢力,在沿海地區實施「遷界」政策,勒
[1928 ]寶安縣「各約紳陳尚仁、李作新」等所 令沿海百姓遷移內陸。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 )
撰)、〈呈稅務司免收造橋餉稟〉(原文不見, 十月,施琅平定台灣後,才「詔沿海遷民歸復田
1
參見書影)。 里」。 廣東雖早於康熙七年(1669 )就已結束
「遷界」,但清政府於康熙二十二年在全國沿海
地區全面撤銷「遷界」政策,無疑進一步刺激了
內陸人民遷移沿海地區的趨勢。
可是,清政府的移民政策,與其教育政策不
相配合,一方面,清政府鼓勵百姓移民到沿海地
區,但另一方面,卻要求這些移民返回原籍地考
試。這種政策,不僅為已移民沿海地區的百姓造
成莫大不便,更創造出「客籍」身份,強化了移
民與土著之間的矛盾。為爭奪科舉資源,新安縣
的「土著」,也樂得利用清政府規定,以訴訟方
式阻止新安縣「客籍」子弟在當地讀書。《新安
客籍例案錄》記錄了「客籍」人士為爭取在新安
縣學讀書的權利而展開的訴訟,牽涉的時段,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