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怎样学好的 - 宽高学习网.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是怎样学好的 - 宽高学习网

数学是怎样学好的 上海和平饭店的地下室控制10层以上房间空调的温度不准,大家都查不出原因。一个刚从技校应聘来的电工小王分析之后,原来是使用三相电时,连接地下室的和空调器的三根导线的长度不同,因而电阻也不同。剩下的问题是:如何测量这三根电线的电阻呢?用电工万用电表无法量这样长的电线的电阻。于是这位电工想到数学。他想:一根一根测很难,但是把三根导线在高楼上两两相连接,然后在地下室测量“两根电线”的电阻是很容易的。设三根导线电阻x,y,z。于是他列出以下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解之,即得三根导线电阻。 这样的方程组谁都会解。但是,能够想到在这里设元、列方程,才是真正的创造和智慧啊! 清代学者袁枚曾说:“学如箭镞,才如弓弩,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我们为这位电工的数学意识所折服。 《数学是怎样学好的·初中数学》交流提纲 活动一 魅力篇(理性与美) 活动二 方法篇(思想方法) 活动三 实战篇(学会解题) 活动四 能力篇(数学素养) 前面的三个是《数学是怎样学好的?初中数学》的三个篇章,最后一个目前正在创作中,预计年底面市。 今天的交流将延续我们的风格--“讲故事”(包括教学故事、学生数学写作)。 我们就用一个故事开场: 上海和平饭店的地下室控制10层以上房间空调的温度不准,大家都查不出原因。一个刚从技校应聘来的电工小王分析之后,原来是使用三相电时,连接地下室的和空调器的三根导线的长度不同,因而电阻也不同。 剩下的问题是:如何测量这三根电线的电阻呢?用电工万用电表无法量这样长的电线的电阻。于是这位电工想到数学。他想:一根一根测很难,但是把三根导线在高楼上两两相连接,然后在地下室测量“两根电线”的电阻是很容易的。设三根导线电阻x,y,z。于是他列出以下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解之,即得三根导线电阻。 这样的方程组谁都会解。但是,能够想到在这里设元、列方程,才是真正的创造和智慧啊! 清代学者袁枚曾说:“学如箭镞,才如弓弩,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我们为这位电工的数学意识所折服。 活动一 魅力篇(理性与美) 米开朗基罗26岁受委托雕塑“大卫雕像”,30岁时完成,雕像由一整块纯白大理石雕成,米开朗基罗精研肌肤、血管纹路及关节,被推崇为古典艺术品的典范。 ??大卫像 达芬奇著名画作《蒙娜丽莎的微笑》,图中蒙拉丽莎的画像就是以黄金矩形的形式展开的. 这些名画中都有数学。让我们从艺术中的数学之美,走进数学之美。 求根公式也美吗? 1.公式告诉我们,二次方程的实根由其三个系数完全确定,这是一个“万能”求根公式。它向我们展示了数学的抽象性、一般性和简洁美。 2.公式包括了初中阶段所学过的全部六种代数运算,能够包容六种代数运算体现了公式的统一性与和谐美。 3.公式本身回答了解二次方程的全部三个问题:第一,方程有没有实根?第二,有实根时共有几个?第三,如何求出实根?就是公式本身。 如此完整、完全、完善的回答,难道不应该用完美来概括吗。 同学们还可以自己进一步开发对这个公式的审美。有学生将其巴黎圣母院中的迦西莫多相比,也有一定的道理。 下面这道题目,如果独立想这样的题 一般应该给15分钟的标准时间。能跟得上就贯通思路,看出答案的,应该是人群中前5%。跟不上的,都是像老师这样是正常的人。 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庞加莱有名著《科学与假设》,该书中说过,一切科学、数学都是建议在假设之上... 希望最后朋友们下载保存后会理解我整个逻辑、与体系,那将是检验我这个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如何... 刚才展示的小戴同学的数学写作,提及到数学之中的“奇异美”,在下面这个同学眼中,更加诗意和瑰丽.. 在第一活动中,我就展示这么一组案例,主题是欣赏数学的“奇异美”,其实数学的发展、生长、兴趣有很多是人类对数学中的“奇异”发生好奇。更多的数学美,如和谐美、理性美、人文意境等,可参阅读拙书《数学是怎样学好的·初中版》。下面我们将进入“活动二”: 活动二 方法篇(思想方法) 对代数学习来说,短时间内找到一个简洁的解法,高效的、有目的变形,体现了良好的数学适应性,这也是后面我们要提及的优秀的数学素养之一。 在上面的活动二中,我通过两个案例(代数、几何),想说的是,代数中的有效变形(如整体换元),几何中的图形变换(如由正三角形到正方边到正n边形,旋转等),都是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好途径。 事实上,我们在拙书中,关于思想方法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可展开链接式阅读。 这里所举,均是新增出的,没有重复书中内容,陈寅恪先生的“三不讲”,也一直是我的授课追求。 让我们用一个小笑话轻松一下,进入活动三: 活动三 实战篇(学会解题) 笑话:牛为什么没有角   有个人路过麦田,发现有头没有犄角的牛,便问农民,这头牛为什么没有犄角?   农民说:牛没有犄角的原因很多,有的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