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数学校本课程开发 - 教育科学学院质量工程.doc

指尖上的数学校本课程开发 - 教育科学学院质量工程.doc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指尖上的数学校本课程开发 - 教育科学学院质量工程

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指尖上的数学”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姓名学号 徐金霞(20110505016)      黄増媚(20110505020)      黄瑞琳(20110505029)      贺 莉(20110505039)      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 小学教育(数学教育,师范方向) 年级 2011级 实验时间 2013 年 10-11 月 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指尖上的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设计 综设实验: 是● 否○ 小组合作: 是● 否○ 任务分工: (可参考的分工:小组学习组织者,讨论记录者,同伴和自我评价填写者,实验报告最终填写者,网络作业提交和互评监督者。) 小组学习组织者讨论记录者:徐金霞、黄増媚、黄瑞琳、贺莉 自我评价填写者:徐金霞、黄増媚 实验报告最终填写者:徐金霞、黄増媚 实验报告最终审核者:徐金霞、黄増媚 网络作业提交和互评监督者:徐金霞、黄増媚、黄瑞琳、贺莉 具体小组合作分工: 校本课程相关资源的审核与收集:徐金霞、黄増媚、黄瑞琳、贺莉 校本课程开发背景、课程目标: 徐金霞、黄増媚、黄瑞琳、贺莉 校本课程活动过程:徐金霞、黄増媚、黄瑞琳、贺莉 校本课程方案的审核:徐金霞、黄増媚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展示:徐金霞、黄増媚、黄瑞琳、贺莉 实验目标: 1.结合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知识; 2.掌握与提升更合乎学校与学科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技能; 3.通过小组合作,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灵感,积累校本课程开发经验。 实验资源: 1. 黄燕苹,李秉彝.折纸与数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 饶庆军.折纸游戏中的数学[J].数学通报,2009(12):26-27. 3. 朱斌.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J].小学时代(教师),2009(2):63. 4. 晓星.小学数学活动设计之十七:折纸中的数学[J].广西教育,2008(10):22-23. 5. 武章,程修照.玩折纸学数学[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八年级),2007(2):35-38. 6. 丁冬芹.初中数学折纸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 陆新生. 从芳贺第一定理看折纸数理学的教育价值[A].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1. 8. 陆新生.从芳贺第一定理看折纸数理学的教育价值[J]. 上海中学数学,200712):3. 9. 曹才翰,蔡金法.数学教育学概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10. 刘晓玫.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规律及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第2卷师范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M].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Sukhomlinskii). 给教师的建议[M]. ,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77. 13. [德]爱因斯坦(E.Ainstein).爱因斯坦文集 第3卷[M]. 许良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美] 约翰·A·拉斯卡Laska,J.A.).四种基本教学方法[J].外国教育1985(5):17-20. 15. [美]布鲁纳(J·s·Bruner)教育过程[M].邵瑞珍等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帕帕斯.数学走遍天涯——发现数学无处不在[M]. 蒋声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9. 王或华.巧手折礼盒[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20. 王或华.折纸拼贺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实验过程: (注意事项:1.写清楚小组完成该实验的每一个环节。2.特别需要写清楚“小组面对面讨论”这一环节中的“小组成员贡献”,需要分别罗列每位成员在完成实验成果中贡献的意见,小组是否采纳该同学的意见及理由。) 第一次讨论: 讨论主题:校本课程主题确立 参与人员:徐金霞、黄増媚、黄瑞琳、贺莉 相关问题:校本课程选题确定 问题解决:课堂讨论,老师点评。 第二次讨论: 讨论主题:校本课程相关资料收集 参与人员:徐金霞、黄増媚、黄瑞琳、贺莉 相关问题:校本课程选题背景、目标与内容框架的确定 问题解决:1.各成员先各自收集资料 2.小组成员将收集的资料进行面对面的讨论、筛选和确定 结果: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