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古从军行》课件-沪教版.pptVIP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古从军行》课件-沪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古从军行》课件-沪教版

* 李颀(690-753?颀,念qí),赵郡(今河北赵县)人,长期居住颍阳(今河南登封西)。以边塞诗著称,与盛唐时一些著名诗人高适、王昌龄、王维、崔颢等,都有诗书往还。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一度任新乡县尉,不久去官。后长期隐居嵩山、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有时来往于洛阳、长安之间。他还喜欢炼丹修道,王维有诗相赠说:“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赠李颀》),约在天宝末去世。 李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擅长五、七言歌行体。少时家本富有,后结识富豪轻薄子弟,倾财破产。后刻苦读书。隐居颍阳(今河北南许昌)苦读10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进士,曾任新乡县尉。任职多年,没有升迁,晚年仍过隐居生活。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他的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奔放豪迈,慷慨悲凉,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等。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长歌著名,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 《唐才子传》传曰:“颀,东川人。开元二十三年贾季邻榜进士及第,调新乡县尉。性疏简,厌薄世务,慕神仙,服饵丹砂,期轻举之道,结好尘喧之外,一时名辈,莫不重之。工诗发调即清,修辞亦秀,杂歌咸善,玄理最长,多为放浪之语,足可震荡心神。” 李颀的《古从军行》是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 《唐诗别裁集》中云:“以人命换塞外之物,失策甚矣。为开边者垂戒,故作此诗。” 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写边塞征战生活之艰辛,讽刺统治者轻启战争。借《从军行》旧题,以汉喻今,借汉讽唐。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 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了交河。 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凄厉; 或听到乌孙公主琵琶声幽怨更多。 旷野扎营茫茫万里不见城郭, 雨雪纷纷浑融着无垠的沙漠。 悲鸣的胡雁夜夜从空中飞过, 胡儿听到了眼泪也双双滴落。 听说玉门关已被挡住了归路, 战士只有紧跟将帅拼命向前。 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在荒野, 徒然看到西域葡萄引入汉地。 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日黄昏繁忙,夜里刁斗悲呛,琵琶幽怨,景象肃穆凄凉。 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景象。 最后写如此恶劣环境,本应班师回朝,然而皇上不准。而千军万马拼死作战的结果,却只换得葡萄种子归国。足见君王之草菅人命。全诗句句蓄意,步步逼紧,最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它的讽刺笔力。 这是一首思想内容深刻的诗。厌战怨征是这首诗的主旋律。诗人放眼于历史上和亲与交战反反复复的现象,把笔触伸入到积怨不解的胡汉双方,最后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不惜以百姓鲜血满足一己私欲的统治者。 诗中对被征讨的“胡儿”也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这在唐人诗中不可多得,可说是把边塞诗的思想境界提到了新的高度。 这首诗从文体上看属于什么诗?题目上为什么加上一个“古”字? 明确:《古从军行》,“从军行”乐府古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多写从军征战的苦怨。这首诗写当代之事,讽刺唐玄宗的开边西北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上加一个“古”字,同样也表明是拟古之意。 诗开首两句先写“白日”、“黄昏”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 三、四句接着描绘晚上的环境: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景象是多么肃穆而凄凉!“行人”,是指出征将士,这样就与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声,引起共鸣了。 接着五、六两句,诗人又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相见。以上六句,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 七、八两句,侧面点出“行人”的哀怨之感、思归之念。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且哀啼落泪,何况远戍到此的“行人”呢?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请分析这句名句在表达上的效果。 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日黄昏繁忙,夜里刁斗悲呛,琵琶幽怨,景象肃穆凄凉。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景象。 。接下来,似乎应该正面点出“行人”的哀怨之感了。可是诗人却从侧面写出了“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两句。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且哀啼落泪,何况远戍到此的“行人”呢?两个“胡”字,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