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九年级语文试题模拟二.doc

2014-2015学年度九年级语文试题模拟二.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2015学年度九年级语文试题模拟二

2014—2015学年度九年级语文试题模拟二 时间:150分钟 总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耷拉????辗转(zhǎn)????膂(lǚ)力??????吹毛求疵? B.匮乏?????磕绊(bàn) ??晕圈(yùn)????汗流浃背?? C.窒息?????无垠(yín)??? 自艾(yì)??? ??光怪陆离?? D.浮燥 ????虬(qiú)枝????水渍(zé)? ??望眼欲穿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_______: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_______,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在_______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_______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A、停息、安静、逐步、仿佛? ?B、栖息、宁静、逐渐、好像? C、停息、宁静、逐渐、仿佛 ??D、停息、安静、逐步、好像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武汉将向世人展示中国的绿色发展、武汉的生态文明形象。?? B.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人托晚报帮忙寻找一位贫困者,并愿意资助对方。?? C.校园雕塑是校园文化的缩影,以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成为校园文化不可忽视的一环。?? D.学生语文能力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海面长列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____,____,____,____,____,海风狂卷,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矶。   ①有时又像远处的人声嘈杂   ②继而又像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   ③以至完全寂静   ④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   ⑤像森林呼啸  A.②⑤①④③ B.④⑤①③②  C.①⑤③④② D.⑤①③②④ (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苏轼的故乡观 综览苏轼关于故乡、异乡的众多文字表达,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浓厚怀乡情结的人。故乡首先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对此苏轼有明确交代,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吾家蜀江上, 江水绿如蓝。”他虽总在异乡漂泊,但总忘不了其“蜀士”身份。其次,故乡是宗族意义的团聚地。在异地他乡,遇到两类人最易牵起怀思故乡的心肠。一是来自故乡的乡人。“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那种共饮一江水的同里感觉让身在异乡的他难忘。二是到故乡去做官的人。苏轼总会夸故乡的山水、风物等:“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最后,故乡是文化心理的生活区。在异乡,苏轼常用故乡的山水、风物、典故来比照,在黄州见到美丽的海棠,他不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不仅如此,他还将故乡的文化移植到他乡,让异乡充满故乡的气息。他在湖州写的《何满子》词中的岷峨、江汉、当垆人等都是故乡的符号。 不断怀念故乡的苏轼,事实上却是于三十三岁时第三次出川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苏轼的后半生在贬谪流放中度过,长期处于“无家”的状态,“逐客如僧岂有家”,不得不忘记地理、家族和文化心理意义上的故乡,认他乡为故乡。 但要认他乡为故乡,又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思维阶段。首先将故乡具化, 与异乡对立。苏轼常以比眉州更大的地名或山水、云月来代表故乡,如成都、青城、峨眉、岷江等。故乡的具化一定程度上就是迁移人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期的凤翔,又可发生在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其次是将故乡泛化。不具述与眉山有关的地名,而只说“故园”、“故山”、“归路”、“归去”等泛化字眼,以表现对宦途世味的梦幻感受。此时的故乡是烦恼人生的虚化寄托,是对现实漂泊处境的抗衡工具,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然后是将故乡意念化。所谓意念化,就是不执泥于出生地的故乡,一切随缘,适意,将足之所履和心之所安处都视为故乡,“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此时的故乡只是一种意念,一种理想的旷达人生态度,不再与异乡对立。最后是,实现故乡的异乡化,甚至是异乡的故乡化。对苏轼而言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异乡的和睦相处,把异乡变成要归去的“家”之所在地。如果异乡的风景足够好,苏轼甚至会“贬低”故乡:“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对异乡的山水、人情等的好感至极, 苏轼就会用佛教思维,将异乡“前生”化为故乡;另一种是受命运驱策打击,颠沛异乡,与魂牵梦萦的故乡阻隔时,扩大心胸,寓寄于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