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心力衰竭社区护理干预及护理体会
慢性心力衰竭社区护理干预及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72-01
心力衰竭系指心功能改变、心排出的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据美国国内的多项调查发现,1%~2%成年人罹患心力衰竭。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多较为复杂,症状反复发作,需多次住院治疗,不仅浪费了医疗卫生资源,加重了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也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站在2011年1~12月对60例社区内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护理。本组患者共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24~72岁,平均48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7例,高中24例,初中以下19例。冠心病心衰23例,风心病心衰15例,高心病心衰16例,心肌病心衰6例。
1.2 护理方法。
1.2.1 设立专业护理人员。为每个心衰患者进行登记,建立健康档案。
1.2.2 患者健康教育。设立健康知识展板,定期更新,发放健康宣教资料,每周举办1~2次健康讲座,提高患者对心力衰竭的认识。例如:心脏也循环的正常解剖与生理学,什么是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病因及预后,心力衰竭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加重心力衰竭的危险因子和疾病,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心力衰竭的诊断方法,坚持规范治疗的意义。
1.2.3 介绍常用的治疗方法。例如心力衰竭治疗的主要方法,正确选择药物,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那些患者需要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递增方法,如何根据体重变化和水肿情况自行调整利尿剂的剂量,什么情况需要即刻就诊或增加就诊次数,如何与医生保持联系。
1.2.4 帮助患者做好日常保健。例如:注意测量体重和数脉搏,了解合理的饮食结构,限制高钠食品,限制高脂肪和胆固醇,钾的重要性,每天摄入液体总量,每天称体重的意义。如何处理应激,休息的重要性,适当的运动训练,吸烟的危害,避免流感和肺炎,及时进行疫苗注射等。
1.2.5 饮食指导。营养饮食,主要是少量多餐,食物容易消化,以减少心脏的负荷,并限制钠盐,防止水肿,保护心脏。膳食要求如下:①少量多餐。心脏病病人不宜吃得过多,每日总热能分4~5次摄入,以减少餐后胃肠过度充盈及横膈抬高,避免心脏工作量增加。晚饭应早些吃,宜清淡,晚饭后不进或少进任何食品和水分。②限制钠盐。这是控制心力衰竭较为适当的方法。为了减轻水肿,应限制食盐,每日约3克以内为宜。③适当限制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心力衰竭时,每日蛋白质可控制在25~30克,热能600千卡;2~3日后,蛋白质可加至40~50克,热能1000~1500千卡。病情好转后渐增蛋白质和热能,但不宜太高,以免增加心脏的负荷。④应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心脏病病人由于血液循环功能减退,胃肠道瘀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所进食物应易于消化。开始可用流质、半流质饮食,然后改用软饭。⑤应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适量的无机盐,如维生素B1及维生素C,以保护心肌。供给适量的钙,以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钾对心脏有保护作用,不足时引起心律失常。用利尿药时,除补钾外,还应注意镁、锌的供给。
1.2.6 定期回访。在健康档案中记录患者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以便进行跟踪观察。在第1个月每周家访1次,之后保持每2周家访1次;病情重,心功能Ⅳ级的患者视情况至少每周家访两次。并经常保持电话联系。
1.2.7 双向转诊。病情轻时在社区治疗,病情重时转至大医院治疗,康复回社区。
2 结果
观察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后心衰的复发在入院率,患者对有关心衰知识的掌握程度。将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3 讨论
3.1 慢性心衰的预防。
3.1.1 防止初始的心肌损伤。冠状动脉疾病和高血压已逐渐上升为慢性心衰的主要病因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调脂治疗和戒烟等,可减少发生慢性心衰的危险性。除积极控制上述心血管危险因素外,在国内控制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预防风湿热和瓣膜性心脏病,戒除酗酒以防止酒精中毒性心肌病亦是重要的措施。
3.1.2 防止心肌进一步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期间,溶栓治疗或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使有效再灌注的心肌节段得以防止缺血性损伤。对近期从心肌梗死恢复的患者,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ACE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药),可降低再梗死或死亡的危险性,特别是心肌梗死时伴有慢性心衰的患者。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药合并应用可有互补效益。急性心肌梗死无慢性心衰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再梗死的危险而有利于防止慢性心衰。
3.1.3 防止心肌损伤后的恶化。已有左室功能不全不论是否伴有症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