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李嘉诚-除了人脉,都是浮云.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嘉诚-除了人脉,都是浮云

李嘉诚:除了人脉,都是浮云在香港首富的身上,总是环绕着一圈不可触摸、神秘而闪亮的光环。他的一生被众多妙手用文字演绎成一段波澜起伏的青年华人白手起家的创富史,他的形象也变成了一个资本经营之神与儒家道德楷模的完美结合体。他的一言一行,都被解读成商业秘籍、致富法宝,但事实上,人脉才是李嘉诚通往亚洲首富道路上的唯一指引。其他,都是浮云。 入门人脉:表妹发妻 在李嘉诚构筑其庞大商业帝国的道路上,有两个不可忽视的人物。第一个便是庄明月,她既是李嘉减的妻子,也是其表妹。庄明月的家族在香港是典型的富豪阶层,拥有直至今日都极富盛名的香港中南钟表有限公司。 相比自己的表妹,李嘉诚的身世显得落魄坎坷。父亲早逝,15岁即辍学做工,第一份工作是茶楼跑堂。迎娶表妹庄明月,成为李嘉诚人生最重要的转折,也为他搭好了进入商界的第一根人脉。 在庄明月之母的鼎力支持下,李嘉诚开始了起步之旅。众所周知李嘉诚靠经营长江塑胶厂起家,但这家工厂事实上属于庄明月家族。在庄家的财力支持下,李嘉诚很快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制造商。 二战后,大量大陆民众涌入香港,香港人口激增,房地产需求日趋旺盛。商业眼光极为敏锐的李嘉减在1958年开始进入房地产业。当时香港房地产忽涨忽跌,而李嘉诚却用低价大量收购土地兴建用于出租的厂房。到20世纪70年代初,李嘉诚已然成为一名超级包租公,靠房产租金获取稳定现金流。1971年6月,李嘉诚成立了长江置业有限公司,即长江实业集团的前身,并迅速成为房地产业中的佼佼者。 发达人脉:汇丰银行 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曾经说过,香港是世界上最为自由的经济体。事实恰恰相反,香港经济一直以来都具有垄断性的特点。香港各行各业的垄断寡头原先是英资财团。 就银行业来说,汇丰银行本质上是英国殖民银行,一直以来都与港英政府保持着特殊的关系。这使它在香港金融业具有垄断性的特权地位。汇丰的存款约占香港存款的一半左右,在香港金融管理局成立之前,汇丰银行在香港一直行使着央行的职责。因此,香港的任何富豪如果没有汇丰的支持,必然成不了大气候。尤其是房地产业,港英法律规定,所有土地都属于英国女王,任何商人要开发香港的土地都需要支付一笔不菲的土地出让金。港英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头就是这笔收益。然而,如果不能与汇丰等英资银行建立良好的关系,就不可能拥有巨额的资金来开发房地产。 在这一背景下,对李嘉诚来说第二个重要的人物沈弼出场了。英国人沈弼在20世纪70年代担任香港汇丰银行董事长。在港英政府时代,汇丰银行作为香港英资垄断财团的翘楚,在事实上控制着整个香港的经济,而汇丰银行董事长则是香港的实际统治者。 沈弼与从事房地产业务的李嘉诚私人关系极好。沈弼在1986年退休回英国时,李嘉诚将一个1米高的新汇丰银行总部的纯金复制品送给沈弼。当时,沈弼没有公开竞标,直接将和记黄埔地产集团的控股权以净资产一半的价格卖给李嘉诚。付款方式中还规定,李嘉诚拥有延期付款的特权,实际收购价格比合同规定的价格还要低。 李嘉诚家族因此一跃成为仅次于英资财团怡和的香港第二大房地产开发商。更为重要的是,和记黄埔让李嘉诚拥有了香港集装箱货港和大量的土地储备,以及在香港零售业中具有垄断收益的百佳和屈臣氏。和记黄埔拥有香港24个停泊港中的14个泊位,而百佳超市和惠康超市约占香港零售贸易的70%,屈臣氏和怡和控股的万宁公司几乎占香港药材销售的70%。而李嘉诚也成为汇丰银行董事会的非执行副董事长。 正是在汇丰银行的庇护下,李嘉诚的资本运作行为能够获得各种特权。1985年,和记黄埔接管港电集团被免于公开要约。1987年,和记黄埔将嘉宏公司的股份从23%增加到52%,李嘉诚将长江实业的个人股份增加到35%以上,长江实业又将和记黄埔的股份增加到35%以上,均被免于公开要约。 控制人脉:寡头联合 无论是房地产开发还是电力、电信、交通、零售业,李嘉诚控制或收购的资产大多都是诸如公共服务企业的寡头垄断产业。在零售业,如果供货商敢于与新的零售业竞争者合作,李嘉诚及其他香港富豪控制的零售业公司将断绝与他们的生意来往。在电力产业上,李嘉诚与犹太人嘉道理家族一起垄断了香港的电力供应,一个香港人可以不去百佳和屈臣氏购物,但却不能不用李嘉诚的电力。民众为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所需不得不向李嘉诚为代表的大房地产商支付高昂的成本。 与此同时,无论是李嘉诚还是其他香港富豪家族的产业,毫无例外地都缺乏国际竞争力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香港,有着国际一流的高楼大厦、现代交通与公用设施。但是,香港没有一家本土企业拥有国际一流的原创核心技术,香港没有一家本土企业可以生产出国际一流的制造业产品,香港没有一家企业拥有国际一流的企业或产品品牌。在香港,只有李嘉诚这样依靠垄断收益进行投机的富豪。 李嘉诚之类的香港富豪并非企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