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江苏苏锡通地区三个示范村发展模式比较探究.doc

江苏苏锡通地区三个示范村发展模式比较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苏锡通地区三个示范村发展模式比较探究

江苏苏锡通地区三个示范村发展模式比较探究摘 要:本文对江苏苏锡通地区三个示范村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三个示范村的许多区位条件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江苏长江南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差距以及各村领导人的领导风格迥异。由此,无锡江阴华西村、苏州常熟蒋巷村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并存的混合型经济发展路子;而南通海门中南村则采用以民营企业带动、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江苏沿江地区;示范村;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6-51 -03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以后,学术界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逐渐转向新农村政策实施过程中具体问题的分析探讨[1],很多学者开始关注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探讨。农业部调研组2006年依据资源条件、发展水平、经营模式对典型村庄进行了分类,把全国的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归纳为五类: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2];郭晓帆等根据全国的优秀村庄发展特点把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归结为:科技兴村模式、农业兴村模式、工业兴村模式、商贸兴村模式、旅游兴村模式五种模式[3];朱新方将不断出现的农村发展模式归纳为五种:工业型模式、特色产业型模式、旅游服务型模式、农庄型模式、资助型模式[4],并对每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江苏新农村建设蓬勃展开,三农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涌现出许多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本文选取位于江苏沿江地带的三个典型——江阴华西村、常熟蒋巷村及海门中南村,就三者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从三个示范村的独特发展过程寻求农村建设发展中的一些规律,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一、苏锡通三个示范村发展现状比较 江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江苏沿江地区,涌现出江阴华西村、常熟蒋巷村、张家港永联村、昆山晟泰村、常州五一村、南京武家嘴村等这样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其中,华西村、蒋巷村分别位于长江南岸的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和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中南村则地处长江北岸的江苏海门市常乐镇,三村同处于长江三角洲中腹。 (一)华西村现状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村共有3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从2001年起,和周边的20个村一起组成了大华西村,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超过35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一千五百多人增加到3万多人,若包括外来员工,总共有5万多人。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2006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2010年超5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600万元~2000万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壮大,今天的华西已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天下第一村”。 (二)蒋巷村现状 蒋巷村位于常、昆、太三市交界的阳澄水网地区的沙家浜水乡。全村186户,832人,村辖面积3平方公里。经过40余年的艰苦建设,昔日的“穷人村”、“光棍村”发生了根本改观,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村、十佳小康建设红旗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并荣获人居环境范例奖。2010年全村经济总产值12亿元,主体工业产值销售超过1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9年超过2万美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2万元(不包括集体福利和别墅房补贴)。人均社区股份制分红5000元。 (三)中南村现状 海门市常乐镇中南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分9个村民组,368户人家,912个村民。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创新路径、独树一帜,走出了一条以民营企业带动、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村内经济总量稳步上升,2005年为1765万元,2008年猛增达到1925万元,2009年超过2000万元。同时村民收入也相应地持续攀高,2005年至2009年间平均增幅达7.5%。中南村还陆续获得了“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巾帼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生态示范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康居示范村”等多项荣誉,初步打造了一个“民富、村美、风气好”的现代农村新面貌。 二、示范村发展模式分析比较 (一)模式相同点 1、通过集体力量发展生产,实现共同富裕,完善农村保障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华西村奉行在确保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实现村民共同致富的原则[5]。财富分配时华西按照“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的独特分配思路,确保村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伴随着集体财富的增加,村民的福利水平也搭上了顺风船,养老、医疗、教育等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从上世纪80年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