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底板浇筑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防治措施.doc

浅谈底板浇筑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防治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底板浇筑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防治措施

浅谈底板浇筑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防治措施【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逐渐增多。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中,有时会发生基础混凝土裂缝,给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功能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在以后重新处理时费用很高,难度也很大。因此在基础混凝土施工中,应采取可靠措施,避免裂缝发生。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连续浇筑;裂缝 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施工中,由于水泥水化热的积累与传导,随着所浇筑的混凝土龄期的增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有一个明显的升、降温过程,同时在混凝土内部各点温度也有差异。温度变化将引起混凝土体积变形,当混凝土变形受边界条件约束在混凝土体内出现应力。当其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在以往这类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因水泥水化热所引起的温度应力剧烈变化而导致混凝土浇筑块体发生有害裂缝,给混凝土基础结构强度、整体性、抗震性及耐久性造成严重隐患。为了控制上述有害裂缝,目前国内外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经常采取两种施工方法:一是设置伸缩缝以及水平分层或垂直分块和跳仓浇筑等。它的明显不足是增加了施工难度,有技术间隙,延长了施工周期。二是一次性连续浇筑而不留施工缝的方法,采用这种施工方法,必须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及控制混凝土强度发展过程中的收缩,同时要采取结构有效措施,才能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目的就是对混凝土的初始温度和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进行人为的控制。温度控制措施必须建立在严密的科学基础上,温度控制的内容包括材料的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特别是水泥用量)、原材料的预冷却、浇筑层的厚度与方法以及采取的养护手段、后期保护等。以上几个因素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的,其中混凝土养护时的温度控制尤为重要。为此,必须根据工程结构、材料特征、外界气温及施工具体条件而定。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1.1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热量的主要来源。大体积混凝土截面厚度大,水化热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大多发生在浇筑后的3d左右,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会产生温度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温度应力时,便开始产生温度裂缝。这是大体积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1.2约束条件结构在有约束的情况下变形时,受到一定的约束而在其内部产生应力,当早期温度上升产生的膨胀变形受到下部地基的约束而形成压应力,由于混凝土弹性模量小,应变和应力松弛度大,使混凝土与地基连接不牢固,因而压应力较小,当温度下降时,由于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大,变形过程中产生较大拉应力,若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混凝土就会出现垂直裂缝。 1.3外界温度下降,尤其是骤降,大大增加外层混凝土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梯度,产生温差应力,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此裂缝可通过调整混凝土掺和料、减小水化热和控制温升时间及增减表层保温设施的方式进行施工控制。 2.混凝土温升和裂缝的控制 为了控制裂缝的开展,着重从控制温升、延缓降温速度、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拉伸强度、改善约束程度和增加设计构造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降低水化热:a、采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选用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控制在小于400/m3。b、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根据大量试验资料说明,水泥用量每增减10,水化热也相应升、降约1~2℃。因此,为进一步控制温升,减少温度应力,根据结构实际承受荷载的情况,原设计混凝土R28为C40,现采用R60为C40,即用R28为C30代替设计强度,这样可使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也随之降低。 (2)粗细骨料:粗骨料粒径选用5~40的石子,其含泥量严格控制在1%以内。砂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4,含泥量严格控制在2%以内。 (3)掺加剂:在混凝土级配中采用双掺技术,即在混凝土内掺加一定数量的磨细粉煤灰和减水剂,进一步改善混凝土的坍落度和粘塑料;满足可泵性的要求选用EA-2外加剂。 (4)为有效地控制局部表面保护层较厚的部位的裂缝发生,在局部混凝土面层下增设一道?8@200的双向钢筋网片,以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抗裂性。 (5)外加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聚丙烯纤维,由于其在混凝土内部构成一种均匀的乱向支撑体系,从而产生一种有效的二级加强效果,它的乱向分布形式削弱了混凝土的塑性收缩,收缩的能量被分散到无数的纤维丝上,从而有效地增强了混凝土的韧性,减少混凝土初凝时收缩引起的裂纹和裂缝。 3.混凝土工程 泵送混凝土的浇筑的总体安排:基础底板12100m3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用搅拌车运到现场,然后泵车送入模。为了加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