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水石油污染现状及净化技术探究
海水石油污染现状及净化技术探究摘 要:随着石油生产、贮藏和运输的发展,石油的污染也更加严重,尤其是海水的石油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更大。湛江军港海水石油污染、北大西洋海水石油污染等,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时刻威胁着人类生活的海洋环境。稻壳活性炭中的C和SiO2都有很好的吸附能力。用稻壳制取的吸附剂有丰富的微孔、中孔和大孔,可用于脱除油品中的游离脂肪酸、色素,能很好地净化水体中的芳香族化合物、杂环化合物,作为除臭剂净化空气等。因此,稻壳炭吸附石油,作为一门新兴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进入人类视野,受到广泛好评并使用。本文介绍了海洋石油污染现状和常见的治理措施,并就稻壳炭吸附袋的使用进行实验和分析,有望在石油污染海水的残油治理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稻壳炭;石油;污染治理;环保袋
中图分类号:[TE991.5] 文献标识码:A
1 海洋石油污染现状
海洋石油污染不仅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降低海滨环境的使用价值、破坏海岸设施,还可能影响局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和降低海洋的自净能力。据实测,每滴石油在水面上能够形成0.25平方米的油膜,每吨石油可能覆盖5×106平方米的水面。油膜使大气与水面隔绝,减少进入海水的氧的数量,从而降低海洋的自净能力。油膜覆盖海面还会阻碍海水的蒸发,影响大气和海洋的热交换,改变海面的反射率,减少进入海洋表层的日光辐射,对局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海洋石油污染的最大危害是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使鱼卵死亡、幼鱼畸形,还会使鱼虾类产生石油臭味。
目前来看,现存的已有以下几种去除海水中石油方法,也是人类通常采取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1 拦截撇捞法
这种办法在石油泄漏的初期最为有效。它能使石油在水面扩散之前,尚未形成油水胶冻体时,把漂浮在水面上的石油捞上来。当重大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后,立即用长达数百米或上千米的栅栏截成防护圈,水面漂浮边缘可充分膨胀,形成一道水上屏障,防止石油扩散蔓延,再辅以一种只吸油不吸水的网具将聚集在防护圈边缘的石油吸取上来,用轧液机挤出后收集。但是,这种方法在遇到狂风恶浪的天气,或者出事地点地势复杂时,就很难奏效了。
1.2 吸附法
这种方法是采用高性能的吸油剂来吸附海面上的石油,然后将吸油剂收集清理,以达到清除海上油污的目的。目前,科学家用稻壳制成一种称为ASSW的活性碳吸油剂,该吸油剂不需要用中和油制的化学制品,成本只有其他吸油剂的1/10。经实验,1千克的ASSW能吸附6.8千克的油和水,而且对海洋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1.3 燃烧法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只需点一把火即可。但该法只能清除石油中的可燃部分,海水中将会留下更难以处理的石油残留黏稠物质,并且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1.4 化学分散法
这种方法采用的分散剂是由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组成。溶剂是表面活性剂的载体,同时也能扩散石油。表面活性剂能将石油分解成易被海洋微生物吞食的液滴。这些小液滴被潮水冲散后,分布在1米左右深的海水中,然后被海洋微生物吞食。但该法在清除海上油污时也会对鱼类等海洋生物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它的处理速度较慢。
1.5 微生物吞食法
这种方法是人工培养的石油清污微生物。将这些微生物大量抛散在石油污染水域来迅速吞食泄漏出来的石油。这种方法尚不成熟:(1)为了激活这些微生物去吞食石油,需要在抛散微生物的同时,加入大量的氧、氮、磷酸盐;(2)只适用于小面积污染区和被拦截的污染区域,否则这些微生物将如同脱缰野马,很难控制,造成严重后果。(海洋面临的污染与保护)
2 稻壳炭吸附净化海水石油污染研究
本实验以稻壳炭吸附处理石油污染海水为基础做进一步研究。所用的稻壳炭是由低成本的稻壳制作的活性炭。由于稻壳炭制作简单、原料充足,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不仅为稻壳的深加工和利用探索了一条道路,而且在石油污染海域以及含油污水前期预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1 试验方案
一升海水中置入吸附袋一个,吸附三小时后检测海水COD浓度,结果见图1。
2.2 试验结果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测试,结果见图1。
由试验结果可知,外包装40、50、60g/m2效果较好,COD去除率分别为44.3%、48.2%和43.2%。外包装质量越大,质地越密,影响海水中油类的吸附,进而影响到COD的去除效率。
结语
采用环保袋做外包装,稻壳炭做填料,对石油污染海水进行净化处理,效果较好。该方法属于物理吸附,利用后无二次污染,是一种可行的石油污染净化技术,可用于海湾、养殖区、游泳区的海水净化处理。
参考文献
[1]钱俊青,谢祥茂.稻壳吸附剂提高啤酒稳定性的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1,1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谈网球反手双手握拍优势及训练方法.doc
- 浅谈网球训练发球技术要点及其训练方式.doc
- 浅谈网络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影响.doc
- 浅谈网络教学中教师角色科学定位.doc
- 浅谈网络时代“媒介审判”.doc
- 浅谈网络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 浅谈美国中小学惩罚教育.doc
- 浅谈美国政府会计对中国政府会计改革启发.doc
- 浅谈羽毛球教学训练发展及意识培养.doc
- 浅谈老年公寓室内空间人性化营造.doc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