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壁赋”教案走进苏轼雕琢人生
走进苏轼 雕琢人生
——比较阅读《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绛县高级中学 周湘燕
教学设想:
课下我让学生根据所讲课文《赤壁赋》自学完成了对《后赤壁赋》的学习理解,课上交流对这两篇赋比较阅读后的心得。因这两篇作品都是苏轼被贬黄州后所作,充分表现了苏轼在这一时期的心路历程的变化,因而拓展延伸到对苏轼其人的看法,以及从他身上得到怎样启迪的思考。一节课时间是有限的,只能从某一阶段某些作品来看一个人,为了全面、深刻、公正地看待苏轼,作为这节课的一个更深更广的延伸,我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后作业:收集苏轼作品,细读、读透,从作品解读苏轼,然后写一篇“我读苏轼”的文章。最后由苏轼对人生态度旷达乐观到文人志士们的人生态度的积极向上,转移到我们当代青年在现实生活中该如何面对挫折困难。
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目的是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方法
诵读法:分两个步骤,一是课下让学生反复诵读两篇作品,直至背会;二是课上让学生在音乐中诵读文章,从不同的背景音乐中,读出两篇作品不同的味道,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比较法:教师提供两篇作品的不同之处,学生从中自选一个角度具体阐述两篇作品的不同。意在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知人论世法:两赋一词糅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实现对两篇作品的感知和鉴赏。
通过对两篇作品的对比赏析,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感受作者独特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遇到挫折后体现出来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作业
自读《后赤壁赋》,疏通字句,理解文意。
熟读直至背会两赋。
对比鉴赏两赋。
教学步骤
导入
苏东坡曾在湖北黄冈赤壁写过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它气势雄浑,磅礴浩荡,现在让我们随音乐一起来重温这首词(多媒体显示长江画面,音乐响起,师生一起背诵)。在黄冈赤壁苏轼还留下了两篇千古杰作《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学习这两篇赋,一起走进苏轼的精神世界,感受他那独特的情怀。
阅读赏析,交流体验
多媒体显示
阅读赏析要求:
学生自选一个角度,具体阐述两篇作品的不同之处。
诵读《赤壁赋》,多媒体显示背景画面赤壁风光,背景音乐响起。
教师背诵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指定3位学生分别背诵第2、3、4自然段。
诵读《后赤壁赋》,多媒体显示背景画面湖北黄冈赤壁,背景音乐响起。
指定2位学生分别诵读第1、2自然段。
学生集体读第3自然段。
多媒体显示
两篇赋的不同之处
1.前赋所写限于舟中,后赋则主要写岸上。
2.前赋描写的是江上明月,景色清幽,后赋描写的是山间草木,景色峭拔。
3.前赋字字秋色,后赋句句冬景。
4.前赋主要谈玄说理,议论风生,后赋则侧重记叙描写,写其景以抒怀。
5.前赋主调旷达乐观,后赋略微虚无缥缈。
学生自选角度赏析,用个性、精美之语表述。
学生思考并写一写。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评价。
教师小结
赤壁的风光,三国的英雄人物,或多或少都留下了苏轼心灵的脚印。《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他是多么渴望自己如同周郎一样驰骋战场,只可惜岁月蹉跎,华发早生,空有一腔热血而壮志难酬;《赤壁赋》中苏轼纵有理想难以实现的孤独,纵有千古英雄销声匿迹的感慨,纵有人生短暂的感叹,却阻挡不住他旷达乐观的情思;《后赤壁赋》中苏轼的这份旷达之思非但没有延续,反而被一种迷茫的近乎消沉的情绪所替代。这就是苏轼在黄州这一段生活的心路历程,生活的艰辛和政治的失意并没有打倒苏轼。他骨子里秉承着“兼济天下”的精神,激励着他在苦难中毅然前行。
借鉴欣赏
多媒体显示古人评点,学生边读边体会。
1、《古文观止》评语:“前篇写实情实景,从‘乐’字领出歌来;此篇作幻境幻想,从‘乐’字领出叹来。一路奇情逸致,相逼而出,与前赋同一机轴,而无一笔相似。”
2、李扶九评语:“后篇亦写客、写歌、写风、写月、写乐、写酒、写肴,一一与前篇同,而各位置不同。前篇同在舟中,次早还在;此篇有登岸一举,半夜即归,则前篇所未有也;前篇借客生波,尚似实情;此篇忽鹤忽道士,奇幻极矣,乃神似《南华》(《庄子》),非袭其貌也;对前篇说悲处,在客口中;此篇悲则公自言矣。”
拓展延伸
多媒体显示
《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是同期之作、同题材之作,充分地表现了苏轼政治失意后的情感变化,心路历程及对人生的态度。由此请你谈谈苏轼其人,从他的身上你学到了些什么?
学生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小结:
苏轼才高八斗,壮志满怀,然而生平坎坷曲折;
苏轼文赋优美,兼济天下,然而内心孤独矛盾。
尽管他命途多舛,然而他依旧那么洒脱、飘逸,他那意气纵横的文章,更让我们感受到他的豪放、豁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