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pdf
2011年5月 保定学院学报 1
May,201
OFBAODINGUNIVERSITY V01.24No.3
第24卷第3期 JOURNAL
【体育学研究】
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李立新,李亚龙,张梦娣
摘 要:运用三维解析的方法,对参加全国田径大奖赛中山站的女子跳高运动员,进行起跳技术的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
明:队伍年轻,失误率高,速度利用率低.
关键词:优秀女子运动员;跳高;起跳技术;运动学
中图分类号:G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494(2011)03—0099—04
作者简介:李立新(1979一),男,河北保定入,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体育教育训练学;保定学院体育系,河北保
定071000.李亚龙,保定学院体育系,河北保定071000.张梦娣,河北保定071000.
背越式跳高是采用弧线助跑,通过合理的起跳,背对横杆,腾越一定高度的田赛项目.起跳后垂直速度
的大小对起跳高度影响最大.所以,在训练和比赛中,控制技术动作,尽量避免减小水平速度的损失,对比
赛成绩有决定性影响.本研究针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找出起跳环
节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我国女子跳高运动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05年全国田径大奖赛中山站成绩在1.80m及以上的女子跳高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共11人,其中健
将级运动员有4人,1人破全国青年女子跳高纪录.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公开发表的背越式跳高论文200篇以及相关专著6部,搜集了世界优秀运动员的相关技术资
料进行对比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录像解析法
采用2台JVC9800数码相机以100
fps的速度对运动员的起跳进行正面和侧面定点同步拍摄,获得所有
运动员整个比赛的三维参数.运用EIMG70人体模型参数,采用低通数字滤波法对原始数据等进行平滑处理.
1.2.3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和EXCEL.XP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4对比法
整理数据,将搜集的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数据与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指标对比分析
2.1.1影响H。值有关因素的比较与分析
如表1所示,将我国现役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离地瞬问高度指标进
收稿日期:2010—12—20
基金项目:保定学院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2008017)
100 保定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
表1 中外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离地瞬间高度指标对照
m,而H,
行对比后,发现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平均身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平均身高相当,甚至还略高0.03
值比世界优秀女子运动员低0.12m,说明在起跳瞬间我国的运动员起跳不充分,身体环节伸展幅度低,导
致H。的利用率低,没能充分利用身高的优势.
2.1.2影响H:值有关因素的比较与分析
表2中外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矾离地到身体腾越最高点高度指标对照
从表2看出,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的H:值低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两者平均差距为O.06m,
中国女子跳高运动员腾起高度利用率比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低3.27%,也说明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在
起跳后身体的垂直速度偏低.水平助跑速度慢、起跳阶段缓冲过大都会导致垂直速度偏低.通过三维拍摄
解析获得的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的比赛水平速度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国优秀健美运动员李宗昊赛前饮食的研究.pdf
- 我国优秀内线运动员NBA发展受限的成因与对策——以易建联为例.pdf
- 我国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成长过程中的学习力探析.pdf
- 我国优秀冬季项目运动员ACE基因ID多态分布研究.pdf
- 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上肢三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研究.pdf
- 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有氧及无氧能力测试与分析.pdf
- 我国优秀划艇运动员肩、肘关节肌力特征的比较研究.pdf
- 我国优秀制造业的财务报表分析 ——以格力电器为例.pdf
- 我国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灰色关联分析及灰色GM(1,1)预测模型的建立.pdf
- 我国优秀双人滑男运动员落冰及模仿训练肌电特征研究.pdf
- 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幸娟起跳摆动技术的运动学分析.pdf
- 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2周类空翻动作的关键技术环节研究.pdf
- 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屈体前空翻两周转体540°(晚转)的运动学分析.pdf
- 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网上空翻类动作水平移动过大的运动学分析.pdf
- 我国优秀女子铁人三项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初步研究.pdf
- 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旋转节奏——结构特征的研究.pdf
- 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pdf
- 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身体重心运动节奏特征分析.pdf
- 我国优秀女子铁饼选手最后用力技术对成绩影响的指标分析.pdf
-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专项身体形态特征分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