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1.0修改版.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1.0修改版

中国文化 梅兰竹菊文化 目录 总纲 梅 兰 竹 菊 前言 “梅兰竹菊”四君子深受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形象,一直为世人所钟爱,同时也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 四君子的由来   “四君子”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是传统寓意纹样。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集雅蔡梅竹兰菊四谱小引》:“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梅 ——坚强和高雅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 有关梅的诗词   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赠范晔 陆凯(南朝 宋) 折梅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 山园小梅 林和靖(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擅板共金樽。 梅 王安石(宋)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 为有暗香来。 有关梅的成语 梅妻鹤子 摽梅之年 青梅竹马 说梅止渴 望梅止渴 望梅阁老 盐梅之寄 盐梅舟楫 驿路梅花 雪胎梅骨 驿寄梅花 止渴思梅 止渴望梅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美好、高洁、贤德。 ——热烈、友谊、自信、自傲 兰 空谷生幽兰,兰花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 有关兰的诗句 诗人爱兰咏兰画兰,是透过兰花来展现自己的人格襟抱,在兰花孤芳自赏的贞洁幽美之中,认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凉爽的闲庭中,翠竹依阶低吟,挺拔劲节,清翠欲滴,婆娑可爱,既有梅凌寒 傲雪的铁骨,又有兰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人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兰 陈汝言(明) 兰生深山中, 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 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 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 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 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 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 钱谦益(清) 新妆才罢采兰时, 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 妆成敛拜喜盈眉。 幽兰 崔涂 (唐) 幽植众宁知, 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 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 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 芬馥欲何为! 有关兰的成语 兰薰桂馥 兰艾同焚 兰因絮果 兰皋蕙林兰桂齐芳 兰因絮果 采兰赠药 芝兰之室 如兰之馨 春兰秋菊 吹气胜兰 采兰赠药 芝兰之化 芝兰之化 蕙质兰心 芝兰玉树 芳兰竟体 十蕙一兰 空谷幽兰 竹 ——不屈的节 ——超群脱俗 ——谦逊的胸怀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凉爽的闲庭中,翠竹依阶低吟,挺拔劲节,清翠欲滴,婆娑可爱,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铁骨,又有兰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人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 有关竹的诗 竹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诗人深深感动,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