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人为本的中小企业柔性管理试探.doc
“以人为本”的中小企业柔性管理试探
[关键词] 以人为本;柔性管理;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实行“以人为本”的 现代 柔性管理是人类社会文明 发展 的客观要求,也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让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值得注意的是,与大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个体规模虽小,但却是数量最多、发展最快以及为社会所作经济贡献较大的一种企业组织类型。据国家工商总局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实有企业总户数为876.1万户,其中: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户数的99%;完成 工业 总产值、实现税利和解决就业人口分别约占全国总数的60%、50%和75%。可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但也要看到,由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尚处在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反映在管理上的重“物”轻“人”倾向比较突出,特别是在劳资关系上存在着许多尖锐的矛盾和冲突。笔者认为,当前在中小企业倡导“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无疑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柔性管理的思想起源及其发展
柔性管理思想发端于上世纪30年代的行为 科学 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大机器工业的基础上,美国工程师泰罗(F. ayo)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他认为工人不仅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既有经济利益的物质需要,又有人际交往的社会需要。梅奥试图通过调节人际关系、改善劳动条件等办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继他之后,又有许多学者把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引进了企业管理的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马斯洛(A.H.Maslou)的需求层次理论(1954)、麦格雷戈(D.M.MeGregor)的“X理论、Y理论”(1960)、麦克莱兰(D.C.Macleland)的激励需求理论、赫兹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1966)等等,西方管理学统称之为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主要是为弥补科学管理的刚性缺陷与不足而兴起的管理学说之一,它通过对人们心理和行为 规律 的揭示,开辟了柔性管理的发展道路,并为走向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作了重要的思想铺垫。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与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世界发达国家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对基本生存资料的需求已经充分满足,社会的需求层次普遍提高。与上述情况相配合,在直接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两方面积极成果:一是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础,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变化致使小批量、多品种,客制化的柔性生产取代了单一品种的大批量、标准化的刚性生产而成为迄今最先进的社会化制造体系。二是以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为前提而提出的柔性管理理论。在此,企业文化作为高层次的柔性管理理论,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普及于当今世界各国。198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帕斯卡教授和哈佛大学阿索斯教授在《日本的管理 艺术 》中提出了美国管理的新思想——7“S”模型,简言之就是战略、结构、制度、艺术、人员、作风、精神。其中,有一半以上属于“柔性”指标。美国管理学家米勒于1984年则在《美国企业精神》一书中阐述了管理的“亲密”原则,他指出:亲密感的需求是一种非常基本的人性需求,有了亲密感,才能提高信任、牺牲和忠诚的程度。米勒为美国未来企业提出了八项价值原则:目标、卓越、共认、整体、绩效、实征、亲密、正直。另外,美国南加洲大学奥图教授则在《未来的企业》中提出了未来企业必须做好的4件事:(1)合理的工作 哲学 和工作组织;(2)管理者的价值观;(3)企业文化在生产及行为上的影响;(4)企业文化的正确目标。以上的所有这些研究都从理论上奠定了柔性管理的基础,从思想上确立了人本管理的观念。可以认为,以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为标志,管理理论又上升到一个新的 历史 阶段,即实现了由重“物”轻“人”、制度至上的科学管理到“以人为本”的现代柔性管理的第二次历史飞跃。
二、“管理革命”: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
我们曾经认为,中小企业的小型化组织机构、灵活与快速反应机制是其在市场竞争中引以为豪的优势,大企业则由于人多、机构臃肿、资产规模庞大而存在船大掉头难,应变能力差等劣势。然而,处在 网络 经济时代,企业凭借信息网络系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管理和联系,且可通过并行方法处理产品设计及其制造过程。据此,一些世界著名大企业开始实施一种“以顾客为中心”的生产管理新模式——柔性管理。它的突出特点是对市场需求反应迅速,并按照客户的要求量身定做,实行小批量多品种的弹性生产。柔性管理对内强调用分散决策代替集中控制,用对话沟通机制代替递阶控制机制;充分做到权力下放,以此来调动和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事实证明,由于引入了柔性生产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学生个人简历表格空白模板通用.docx
- 23S516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图集.pdf VIP
- (完整版)《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pdf
-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docx VIP
- 医院物业后勤化管理重点部位强化清洁方案及消毒隔离措施方案.docx
- 增量学习与类增长的融合.pptx
-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系列:Siemens S7-1200 (煤炭工业应用)_(11).项目案例分析:矿井提升机控制.docx
- 课题申报书:大学生“慢就业缓就业”心理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docx VIP
- PROE-Program程序设计全解析.doc VIP
- 2014抗爆、泄爆门窗及屋盖、墙体建筑构造14J938.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