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诸子散文 2
第三章 诸子散文 本章阅读书目 诸子原著: 《道德经》《论语》《孟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国智慧》 李泽厚《美的历程》 二、诸子流派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家; 《汉书·艺文志》又加农、杂、小说、纵横四家。 各家学说“和而不同,殊途同归”。 易中天把先秦诸子争鸣概括为“三大战役” 第一场:儒墨之争(仁爱 兼爱) 第二场:儒道之争(有为 无为) 第三场:儒法之争(德治 法治) 儒学的划分 1 王权时代的王道政治的儒学; 2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专制时代的儒学; 3 新儒学传统即“五四”以后的儒学 儒学是一种世界观、社会伦理、政治意识形态、学术传统,以及一种生活方式。 三、儒道互补 名词:儒家主“善”道家求“真”,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儒家积极进取,修齐治平,仁义礼智;道家无为素朴,反仁义道德;二者看似对立,但在实践中又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李约瑟指出:“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一颗已经深根但烂掉了的大树。” 四、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 1 语录体 :《论语》《老子》 片言只语 ,言简意赅; 2 对话体:《孟子》《墨子》《庄子》 对话展开,论难争辩; 3 专题论文 :《荀子》 《韩非子》 长篇大论,结构严密。 半部《论语》治天下 人类要在21世纪谋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寻找智慧——98年世界诺贝尔联合会宣言: 第二节 孔子与《论语》 一、孔子其人 1 生平(前551~前479)春秋末鲁国人。名丘,字仲尼,陬邑昌平乡人。死后葬于曲阜北泗水上,即今孔林。 孟子说: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中国最伟大的思、政、教育家,儒派创始人。 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论语》载:“吾犹人也”“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晚年奔走14年,践行“学而优则仕” 孔子从55—68岁,奔波遇到冷嘲热讽,有推拒、威胁、轰逐,却不曾让他犹豫停步。显示出迷人的“生命情调”:至善、宽厚、优雅、快乐、健康。其苦旅让君子充满魅力。“知其不可而为之”:践行仁道,矢志不渝。“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 后人对孔子的评价 (1)李泽厚《孔子的再评价》: 汉文化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国人异于外国人,都源于孔子学说。不管是好是坏,是批判还是继承,孔子在塑造民族性格——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不管后人怎样崇扬他,也不管近代以来人们怎样企图打倒他,他所提出的思想、伦理道德毕竟笼罩了三千年的中国历史,成为人们不能不面对的巨大存在。 (3)宽和仁爱而幽默的长者 与弟子开玩笑:《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 冉有为季氏聚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宰予昼寝,孔子骂为“朽木” 3 孔子对中国文化的杰出贡献 (1)提出“有教无类”的方针 不分贫贱富贵,均可受教。弟子多平民子弟,来自卫齐陈吴各国:武人子路,季氏管家冉有,商人子贡贫士颜回、隐士闵子骞、囚徒公冶长。 反思现代教育——教育“公平化”任重道远 择校费、高考移民(留学) (2)教学内容丰富、目的崇高 内容——四教、四科 四教:文、行、忠、信 指历代文献、社会实践、道德修养、行为准则 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教学目的——克己复礼为仁 变化气质,提高人格境界,造就栋梁之材。 程颐:未读《论语》是此等人,读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3)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学、习、思、问”相结合的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思结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 《中庸》第二十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启发式教法 因材施教 何谓“因材施教”?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yàn。 二、《论语》简介 孔子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论语》及《大学》《中庸》中。 1.篇目 《论语》一万一千余字,共20篇: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 、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 、宪问、卫灵公季氏、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