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传感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容式传感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3.筒形容栅传感器(柱状圆容栅) 筒形容栅传感器由两个套在一起的同轴圆筒组成,电极镀在圆筒上,可实现长度的测量。柱状圆容栅的结构原理图如图所示。 随着微机械加工技术(MEMS)的迅猛发展,各种基于MEMS技术的传感器也应运而生,由于国防和尖端技术需要,微加速度传感器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各种微加速度传感器中,微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动态特性好、抗过载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易于与测试、控制电路集成、有利于大规模批量生产等优点,其研究和应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硅微加工加速度传感器 图示加速度传感器以微细加工技术为基础,既能测量交变加速度(振动),也可测量惯性力或重力加速度。其工作电压为2.7~5.25V,加速度测量范围为数个g,可输出与加速度成正比的电压也可输出占空比正比于加速度的PWM 脉冲。 微加工三轴加速度传感器 技术指标: 灵敏度:500mV/g , 量程:10g, 频率范围:0.5-2000Hz,安装谐振点:8kHz , 分辨力:0.00004g , 重量:200g , 安装螺纹:M5 mm , 线性误差:≤1% 硅微加工加速度传感器原理 1—加速度测试单元; 2—信号处理电路; 3—衬底 ; 4—底层多晶硅(下电极); 5—多晶硅悬臂梁; 6—顶层多晶硅(上电极) 利用微电子加工技术,可以将一块多晶硅加工成多层结 构。在硅衬底上,制造出三个多晶硅电极,组成差动电容C1、C2。图中的底层多晶硅和顶层多晶硅固定不动。中间层多晶硅是一个可以上下微动的振动片。其左端固定在衬底上,所以相当于悬臂梁。 当它感受到上下振动时,C1、C2呈差动变化。与加速度测试单元封装在同一壳体中的信号处理电路将ΔC 转换成直流输出电压。它的激励源也做在同一壳体内,所以集成度很高。由于硅的弹性滞后很小,且悬臂梁的质量很轻,所以频率响应可达1kHz以上,允许加速度范围可达10g 以上。 如果在壳体内的三个相互垂直方向安装三个加速度传感器,就可以测量三维方向的振动或加速度。 加速度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 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轿车上,可以作为碰撞传感器。当测得的负加速度值超过设定值时, 微处理器据此判断发生了碰撞,于是就启动轿车前部的折叠式安全气囊迅速充气而膨胀,托住驾驶员及前排乘员的胸部和头部。 装有传感器的假人 气囊 外屏蔽层接大地或接仪器地,用来防止外界电场的干扰。内外屏蔽层之间的电容是1:1放大器的负载。1:1放大器是一个输入阻抗要求很高、具有容性负载、放大倍数为1(准确度要求达1/10000)的同相(要求相移为零)放大器。因此“驱动电缆”技术对1:1放大器要求很高,电路复杂,但能保证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小于1pF时,也能正常工作。 1:1 + - 测量 电路 前置级 外屏蔽层 内屏蔽层 芯线 传感器 “驱动电缆”技术原理图 当电容式传感器的初始电容值很大(几百μF)时,只要选择适当的接地点仍可采用一般的同轴屏蔽电缆,电缆可以长达10m,仪器仍能正常工作。 (5)整体屏蔽法   将电容式传感器和所采用的转换电路、传输电缆等用同一个屏蔽壳屏蔽起来,正确选取接地点可减小寄生电容的影响和防止外界的干扰。下图是差动电容式传感器交流电桥所采用的整体屏蔽系统,屏蔽层接地点选择在两固定辅助阻抗臂 Z3和Z4中间,使电缆芯线与其屏蔽 层之间的寄生电容CP1和CP2分别与Z3和Z4相并联。如果Z3和Z4比CP1和CP2的容抗小得多,则寄生电容CP1和CP2对电桥平衡状态的影响就很小。 ~ 交流电容电桥的屏蔽系统 C1 C2 CP1 CP2 Z3 Z4 -A 最易满足上述要求的是变压器电桥,这时Z3和Z4是具有中心抽头并相互紧密耦合的两个电感线圈,流过Z3和Z4的电流大小基本相等但方向相反。因Z3和Z4在结构上完全对称,所以线圈中的合成磁通近于零,Z3和Z4仅为其绕组的铜电阻及漏感抗,它们都很小。结果寄生电容Cpl和Cp2对Z3和Z4的分路作用即可被削弱到很低的程度而不致影响交流电桥的平衡。 还可以再加一层屏蔽,所加外屏蔽层接地点则选在差动式电容传感器两电容C1和C2之间。这样进一步降低了外界电磁场的干扰,而内外屏蔽层之间的寄生电容等效作用在测量电路前置级,不影响电桥的平衡,因此在电缆线长达10m以上时仍能测出 1pF的电容。 电容式传感器的原始电容值较大(几百pF)时,只要选择适当的接地点仍可采用一般的同轴屏蔽电缆。电缆长达10m时,传感器也能正常工作。 4.防止和减小外界干扰 当外界干扰(如电磁场)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