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文化第一讲
中西文化;“中”与“西方”;;“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在她研究日本文化的重要著作《菊与刀》中如是概括“最琢磨不透的”日本人的矛盾性格。
“等级制和耻感文化”;苏联:
广义: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文化体系四个层次说:
物态文化层
制度文化层
行为文化层
心态文化层
文化体系三层次说:
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
社会组织形态
精神意识形态;文明与文化;与文明的概念相比,文化的概念更注重现实的实践性质,文化是文明形态的实践方式。一般来说文化是具体的、感性的、实践行为;而文明是概括的、总体的、历史的形态;这只是相对的区分,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尺?
文化关注人的精神领域,文明更关注物质领域
文化表现为民族的差异性,文明看成是使各民族差异性减少的东西。;中国文化;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西汉的疆域;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农耕经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梁启超:
“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二、君主专制制度;;三、宗法制和君主专制的影响:;中国文化特征;;文 化 环 境;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农本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秦汉 :一统帝国与文化统一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隋唐:隆盛时代
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
辽夏金元: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明清:沉暮与开新;(一)上古时代——中国文化的发生;;;;(二)殷商西周——从神本文化走向人本;;;(三)春秋和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儒家:“贵仁”;“尊礼”;“重教”;“尚中”
以“仁”为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道德修养的“内圣外王”体系。
道家:“道”为世界本源;否定式辩证法;无为而治;“逍遥自适的人生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变,变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反者道之动”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法家:
法家的先驱人物是齐国的管仲和郑国的子产,奠基人是战国时期的李悝、商鞅、申不害,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法” “术” “势”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墨家: “兼爱”、“非攻”、“尚利”、“尚贤”、“节用”、“明鬼”、“非乐”、“贵义”
保护民利是墨子思想的主要倾向。它标志着私营劳动阶层已经开始有了思想的代言人。 ;意义:
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 ,正是他们的追索和创造,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文化的走向大致确定。 ;西汉的疆域;(四)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统一;思想上:思想上的大一统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外交流:
万里长城 丝绸之路
其他成就
士大夫阶层的养成:两汉“独尊儒术”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士族阶层的养成。;;(五)魏晋南北朝—— 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玄学兴起
“越名教而任自然”
“夫先王典礼,所以适时用也。时过而不弃,即为民妖,所以兴矫效之端也”
“三教之争之融”
道(玄)· 佛 · 儒
“魏晋名士”与“魏晋风度”
;;;(六)隋唐时代——文化的隆盛时代;隆盛时代的开放型文化;; ;(七)两宋时期——精致文化与市井文化的勃兴;精致雅趣的士大夫文化
温柔恬静的文人画和清素淡雅的宋瓷
理学
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以天理遏制人欲,强调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市井文化的兴起 :
杂剧、杂技、讲史说书、皮影、 花鼓、舞剑成为市井文化的内容,并跻身于文化系统中;;;科学技术的发展
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最突出的成就
百科全书式的沈括
天文、地理、医药、冶金、纺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考名句识记.docx
- 中考前几天.ppt
- 中美文化for students.ppt
- 中考动员大会PPT.ppt
- 中考名著的精彩片段(总).doc
- 中考四字成语解释 练习版.docx
- 中曹司大桥.pptx
- 中考图形的相似精练精析.doc
- 中考名言名句复习.ppt
- 中考地理复习 专题一 世界地理综合复习方略.ppt
- 汽车共享平台车辆共享效率与用户满意度研究报告.docx
- 2025陕西汉中市天然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浙江海宁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年电信职业技能鉴定过关检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精练】.docx
- 汽车共享平台用户画像构建与精准营销策略:2025年行业报告.docx
- 2025年无菌包装用包装材料项目建议书.docx
- 2025年燃气销售项目合作计划书.docx
- 2024年电信职业技能鉴定过关检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docx
- 2025年保健会所项目发展计划.docx
- 2025年森林防火项目建议书.docx
文档评论(0)